和王仲甫病暑
宋 · 晁补之
吴邦惮暑如蜂虿,河曲还遭长日晒。
蔗浆金碗赖蠲烦,内托潜阴数为败。
黄昏乍快风吹发,驱拊蚊虻坐明发。
青衫主簿气如云,茂陵无事悲消渴。
茫洋河伯何为者,两涘无因辨牛马。
何生狂梦涸归墟,喉舌汤汤未劳泻。
能来一嗽华池津,七椀清风立有神。
更寻齿下微妙诀,遣君体适仍魂平。
案头白纸如堆雪,人事纷纷日将月。
与君未遇尤四时,利害相磨生内热。
蔗浆金碗赖蠲烦,内托潜阴数为败。
黄昏乍快风吹发,驱拊蚊虻坐明发。
青衫主簿气如云,茂陵无事悲消渴。
茫洋河伯何为者,两涘无因辨牛马。
何生狂梦涸归墟,喉舌汤汤未劳泻。
能来一嗽华池津,七椀清风立有神。
更寻齿下微妙诀,遣君体适仍魂平。
案头白纸如堆雪,人事纷纷日将月。
与君未遇尤四时,利害相磨生内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吴邦:指吴地。暑:酷暑。
蜂虿:毒虫。
蔗浆:甘蔗汁。
蠲烦:缓解烦渴。
败:变质。
黄昏:傍晚。
蚊虻:蚊子。
青衫:官服。
茂陵:汉武帝陵墓。
消渴:口渴。
茫洋:广大。
河伯:黄河水神。
牛马:比喻事物难辨。
涸归墟:干涸的归宿。
喉舌汤汤:喉咙干燥。
华池津:神话中的仙池。
清风立有神:立刻带来清凉。
微妙诀:养生秘诀。
体适:身心舒畅。
魂平:魂魄安宁。
案头:桌面上。
人事纷纷:世事纷繁。
未遇:未逢时。
四时:四季。
内热:内心焦虑。
翻译
吴地的人惧怕酷暑如同畏惧毒虫,河湾之地更是经受着漫长的阳光照射。甘蔗浆盛在金碗中,才得以缓解烦渴,但暗藏的湿气却常常使之变质。
傍晚时分,一阵凉风吹过,拂动发丝,驱赶蚊蝇,直至天明。
穿着青衫的主簿气焰高涨,像乌云般,他在茂陵闲居,因无事而悲伤,消解了口渴。
河伯在茫茫大河中为何存在?两岸难以分辨牛马的界限。
何人做着荒唐的梦,希望回归干涸的归墟,喉咙干燥却无需急于求泻。
如果能来一次华池的清凉之饮,七碗清风便会立刻带来神效。
再寻找牙齿下的养生秘法,让你身心舒畅,魂魄安宁。
桌上的白纸堆积如雪,世事纷繁,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我们尚未相遇,就像四季更迭,利益冲突使内心充满焦虑和热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和王仲甫病暑》。诗中,晁补之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炎炎热浪滚滚的场景,吴地之人惧怕酷暑如同避蛇蝎,连河曲之地也遭受烈日炙烤。蔗浆盛在金碗中,成为解暑良品,但其甘甜背后暗含着难以消除的烦忧。傍晚时分,微风吹过,带来一丝清凉,却仍有蚊虻骚扰,使人彻夜难眠。
诗人以“青衫主簿”自比,感叹自己虽身居官位,但内心忧虑如云,如同茂陵(汉武帝陵墓)的寂寞,因无事而倍感消渴。他对黄河河神的疑问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暗示人生如涸泽之鱼,难以辨识方向。诗人希望疾病能迅速离去,如华池之水,一漱即愈,清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
最后,诗人借纸如雪、人事纷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未遇知音的孤寂,认为世事的利害冲突会让人内心积热。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夏日病痛的切身体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