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大雪珠禅客忽至渠以谷山退院来审是否作此示之
宋 · 释德洪
翻空渐密呵不止,刷我当门螺髻峰。
银椀满盛谈类堕,径松深覆示藏锋。
因徒逃去宁知褊,显自何来不见踪。
独拥衲衣成坐睡,地垆瓶泣伴疏慵。
银椀满盛谈类堕,径松深覆示藏锋。
因徒逃去宁知褊,显自何来不见踪。
独拥衲衣成坐睡,地垆瓶泣伴疏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雪中的禅宗对话,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联“翻空渐密呵不止,刷我当门螺髻峰”描绘了雪花纷飞,覆盖山峰的景象,形象生动,仿佛能听到雪花飘落的声音,感受到冬日的静谧与纯净。
颔联“银碗满盛谈类堕,径松深覆示藏锋”运用比喻,将谈话比作从银碗中坠落的雪粒,既表现了谈话的珍贵与高雅,又暗示了谈话内容的深邃与内敛。同时,通过“径松深覆”的描述,展现了雪后松林的静美与深邃,寓意着智慧与真理的深藏不露。
颈联“因徒逃去宁知褊,显自何来不见踪”则表达了对未知与变化的思考。禅者似乎在逃避某种束缚或限制(“因徒逃去”),但这种逃避并非出于狭隘之心(“宁知褊”),而是为了寻求更广阔的空间或真理(“显自何来”)。然而,这种追寻的过程往往难以被外人所见(“不见踪”),体现了禅宗追求内心世界的独特性和神秘性。
尾联“独拥衲衣成坐睡,地垆瓶泣伴疏慵”描绘了一幅禅者独自静坐,享受孤独与宁静的画面。他穿着僧衣,仿佛进入了深度冥想的状态,周围只有地炉的火光和瓶子的哭泣声相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这不仅是对禅者个人修行状态的描绘,也象征着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内心平静与自我超越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禅理思考,展现了禅宗哲学与自然美的融合,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