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元鲁山(其二)
唐 · 孟郊
自剖多是非,流滥将何归。
奔竞立诡节,凌侮争怪辉。
五常坐销铄,万类随衰微。
以兹见鲁山,道蹇无所依。
奔竞立诡节,凌侮争怪辉。
五常坐销铄,万类随衰微。
以兹见鲁山,道蹇无所依。
注释
自剖:自我反省。是非:对错。
流滥:混乱。
归:去向。
奔竞:追逐名利。
诡节:虚假的姿态。
凌侮:欺压。
怪辉:显赫的地位。
五常:传统道德(仁、义、礼、智、信)。
销铄:消亡。
万类:万物。
衰微:衰败。
鲁山:比喻孤立无援的境地。
道蹇:道路艰难。
无所依:没有依靠。
翻译
自我剖析常常发现许多对错,这种混乱将流向何处?追逐名利的人们展示虚假的姿态,互相欺压,争夺显赫的地位。
传统的道德准则逐渐消亡,万物随之衰败凋零。
因此,看到这样的现实,如同鲁山般孤立无援,道路艰难,没有依靠。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吊元鲁山(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对世态的不满和对真理的追求。在这里,我将为您鉴赏这首诗。
“自剖多是非,流滥将何归。”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混乱的社会现象,其中“自剖”指的是自我分析或自我批评,“是非”则代表着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当下社会中真伪难辨、黑白不分的无奈和愤慨,流滥泛滥之事无法归宿,无处安放。
“奔竞立诡节,凌侮争怪辉。” 这两句强调了人间的勾心斗角与虚伪表演。诗中通过“奔竞”来形容人们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立诡节”则指的是设立各种欺骗之计,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凌侮争怪辉”则是对那些贬低他人、抬高自己,争夸奇特光辉的行为进行批判。
“五常坐销铄,万类随衰微。” 这两句表达了道德规范和社会风气的沦丧。古代儒家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信,即所谓的“五常”,这里“坐销铄”意味着这些美好的品质正在消失,不能坚守;“万类随衰微”则是指各种事物都跟随着这些美好品质的消逝而变得渺小无力。
“以兹见鲁山,道蹇无所依。” 最后两句通过“鲁山”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于失去了方向和依托的困惑。这里的“以兹”是指由此,即借助这首诗;“见鲁山”则是在感叹或看到了鲁山的智慧与高尚被忽视的情形;“道蹇无所依”意味着正道难行,没有可以信赖和依傍的地方。
总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恶化、道德沦丧的忧虑和批判,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失去精神支柱的无奈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