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常上人归黄龙省侍昭默老
宋 · 释德洪
心花发明照十方,死生窟宅无隐藏。
此老唾笑生馨香,法中骨髓僧中王。
平生一子传馀芳,譬如少林有神光。
只今孤愤昭默堂,天魔外道走且僵。
梦寐想见犹清凉,况子径归侍其傍。
明日扁舟浮渺茫,我不得俱空叹伤。
但馀一句烦寄将,幕阜山前为举扬。
仰山久不见临济,瘦损法身三尺长。
此老唾笑生馨香,法中骨髓僧中王。
平生一子传馀芳,譬如少林有神光。
只今孤愤昭默堂,天魔外道走且僵。
梦寐想见犹清凉,况子径归侍其傍。
明日扁舟浮渺茫,我不得俱空叹伤。
但馀一句烦寄将,幕阜山前为举扬。
仰山久不见临济,瘦损法身三尺长。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送常上人归黄龙省侍昭默老》。诗中描绘了一位高僧常上人即将返回黄龙寺,侍奉昭默老禅师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高僧的修为与境界。
“心花发明照十方”,开篇即以“心花”喻指高僧内心的智慧与光明,能够照亮整个世界。“死生窟宅无隐藏”,表明高僧对生死的理解深刻,洞悉一切,无所遁形。“此老唾笑生馨香,法中骨髓僧中王”,赞美昭默老禅师的智慧与威望,如同法中的精髓,是僧众中的领袖。“平生一子传馀芳,譬如少林有神光”,以少林寺的神光照喻常上人的传承与影响力,强调其修行的成果与贡献。“只今孤愤昭默堂,天魔外道走且僵”,描述昭默老禅师在面对邪恶势力时的坚定与胜利。“梦寐想见犹清凉,况子径归侍其傍”,表达了对常上人即将回归的期待与喜悦。“明日扁舟浮渺茫,我不得俱空叹伤”,诗人虽不能同行,但仍感伤于离别的现实。“但馀一句烦寄将,幕阜山前为举扬”,希望常上人能将自己的一句话带去,让幕阜山前的人们听到。“仰山久不见临济,瘦损法身三尺长”,以仰山与临济的典故,表达对常上人离去的不舍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修行者的高尚情操与精神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情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