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郎中见戏二首(其一)
宋 · 苏轼
燕子人亡三百秋,捲帘那复似扬州。
西行未必能胜此,空唱崔徽上白楼。
西行未必能胜此,空唱崔徽上白楼。
注释
亡:消失。三百秋:指时间长久,形容历史久远。
捲帘:卷起窗帘。
扬州:古代繁华的城市,这里代指美景。
西行:向西行走,比喻远离或改变。
胜此:超过眼前景象。
崔徽:唐代歌妓,此处借指美妙的歌曲。
白楼:白色的楼阁,可能象征高雅或孤独。
翻译
燕子消失已历经三百个春秋,卷起窗帘再看景色怎能比得过扬州。即使向西行去,恐怕也难以超越这番景象,只能空自吟唱崔徽的曲调登上白楼。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历史沧桑、表达个人情感的诗句,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苏轼之手。诗中“燕子去兮”化用了《诗经》中的名句,以燕子比喻百姓,指出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已逾三百年,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民众遭遇的同情。
“捲帘那复似扬州”一句,则通过对扬州繁华景象的回忆,反衬出当前之荒凉与往昔之荣耀。扬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是繁华富饶之地,而今却只剩下凄凉的帘幕,寓意深刻。
“西行未必能胜此”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踏上的旅程(可能是贬官所致)持有悲观态度,觉得即使到了他处,也难以找到像扬州这样美好的地方。
最后,“空唱崔徽上白楼”则借用唐代名将崔徽登上白楼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以此来表达诗人自身对于失去的荣耀和幸福生活的无尽追思。这里的“空唱”二字,透露出一种孤独与悲凉。
总体而言,这四句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个人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代美好风光的怀念,以及对于个人的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