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寺四首(其三)
清末近现代初 · 吴妍因
老去雄心为佛倾,台城日坐不虞兵。
韦陀百丈降魔杵,岂亦甘为安内擎。
韦陀百丈降魔杵,岂亦甘为安内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者在佛门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景,以鸡鸣寺为背景,通过老者的雄心与佛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展现了深邃的哲思。
首句“老去雄心为佛倾”,开篇即点明主题,一位年岁渐长的老者,其原本的雄心壮志逐渐被佛教的慈悲与平静所吸引,内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里的“倾”字,生动地描绘了老者对佛学的深深向往和投入,仿佛他的雄心正逐渐向佛性倾斜。
次句“台城日坐不虞兵”,进一步展示了老者在佛门中的生活状态。他每日坐在台城(这里可能指代某种象征性的地点或心境)旁,享受着宁静与和平,不再担忧外界的纷扰与战争。这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老者在佛学影响下,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安宁与解脱。
后两句“韦陀百丈降魔杵,岂亦甘为安内擎”,则借用了佛教中的神将韦陀的形象,以及他手持的降魔杵,象征着老者在内心深处面对各种诱惑与挑战时,依然坚守着内心的平和与坚定。这里的“安内”二字,既是对老者内心世界的描述,也是对其在复杂世界中保持自我、维护内心的平静的一种赞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老者在佛学影响下的精神转变与心灵成长,以及对内心的深刻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