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戴帅初寄诗韵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入海逢车陆用艘,仁人不遇叹游遨。
登龙有意师元礼,刻鹄何心效伯高。
每笑囚山非国语,绝怜投阁反离骚。
此身幸免官驱使,两手犹能把酒螯。
登龙有意师元礼,刻鹄何心效伯高。
每笑囚山非国语,绝怜投阁反离骚。
此身幸免官驱使,两手犹能把酒螯。
注释
逢:遇见。仁人:有道德、有仁德的人。
元礼:古代贤士,指荀子,名况,字元礼。
刻鹄:比喻模仿不切实际,这里指效仿伯高。
囚山:比喻被限制或困于某处。
投阁:投掷进入阁楼,指自杀。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借以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官驱使:官府的驱使,指官场生活。
把酒螯:持杯饮酒,螯指螃蟹的大钳,此处代指饮酒。
翻译
在海上遇见陆地的交通工具,仁德之人不得志只能感叹漂泊。想要攀龙附凤的志向,效仿元礼老师;模仿鸿鹄的意图,却无心像伯高那样清高。
常常嘲笑自己被囚禁山中并非国家所需,深深惋惜选择投阁自尽反倒是违背了屈原的遗志。
庆幸自己能避免官场的束缚,双手还能握杯畅饮美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至元朝初期的文人陆文圭所作,名为《和戴帅初寄诗韵》。诗人以入海乘舟的意象开篇,表达自己在仕途中的困顿,如同船只在陆地上行驶,暗示了他怀才不遇的境况。他以“仁人不遇叹游遨”表达了对自身际遇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游离的情绪。
接着,诗人提到“登龙有意师元礼”,暗指自己有志于攀龙附凤,效仿汉代名臣陈蕃(字元礼)的贤能,但现实中却难以实现。他对那些模仿无益的行为表示讽刺,如“刻鹄何心效伯高”,借典故批评那些盲目追求高位的人。
诗中“每笑囚山非国语”一句,可能是指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嘲笑,认为这不是真正的为国效力的方式;而“绝怜投阁反离骚”则借屈原投江自尽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破灭的哀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最后,诗人庆幸自己能够避免官场的束缚,“此身幸免官驱使”,但仍保持饮酒的豪情,“两手犹能把酒螯”。这句诗体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不失洒脱与乐观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比喻和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仕途失意后的深沉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反思,语言含蓄,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