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菊坡吴府判
宋末元初 · 黄庚
客怀元自恶,非是为秋悲。
一别又三载,百年能几时。
音书无雁寄,心事有鸥知。
遥想菊坡菊,西风香满篱。
一别又三载,百年能几时。
音书无雁寄,心事有鸥知。
遥想菊坡菊,西风香满篱。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客怀:游子的心情。元自恶:本来就有。
非是:并非是因为。
秋悲:秋天的悲伤。
一别:分别。
三载:三年。
百年:一生。
能几时:能有多少时候。
音书:书信。
雁寄:鸿雁传书。
心事:内心之事。
鸥知:鸥鸟能理解。
遥想:遥望想象。
菊坡菊:菊花坡上的菊花。
西风:秋风。
香满篱:香气充满篱笆。
翻译
游子的心本就怀有思乡之情,并非因为秋天的到来而悲伤。分别已经三年,人生又能有多少这样的时光呢。
没有鸿雁传书,只有鸥鸟能理解我心中的事。
遥想远方的菊花坡,秋风吹过,香气溢满篱笆。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深深怀念。首句"客怀元自恶"直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不是单纯的因秋景而悲,而是长期在外的游子情怀使然。"一别又三载,百年能几时"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与友人分离的长久,流露出对相聚时光的渴望。
接下来的"音书无雁寄,心事有鸥知"运用了典故,雁南飞常被用来寄托书信,此处没有鸿雁传书,暗示了与友人联系的困难,而心事只有海鸥能理解,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两句"遥想菊坡菊,西风香满篱"通过想象友人家乡菊花在秋风中盛开的景象,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以景寓情,展现了宋末元初诗人黄庚的羁旅之愁和对友情的深深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