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邓侍郎归江西赏析

送邓侍郎归江西

元 · 宋无
中国衣冠尽,孤臣蹈海回。
秦思鲁连操,汉忆贾生才。
天远文星隐,江平画鹢摧。
人寻芳草去,雁到故乡来。
山色催行棹,波声送客杯。
身还苏武节,梦泣李陵台。
水落蛟龙缩,城空鼓角哀。
苍梧云浩荡,黄屋浪崔嵬。
夜雨江蓠湿,春风杜若开。
祇令少微动,慎莫应三台。

注释

衣冠:古代的礼服和帽子,代指国家的礼仪文化。
孤臣:孤独的臣子,指诗人自己。
鲁连:鲁仲连,战国时期义士,以智勇著称。
贾生:贾谊,西汉才子,被贬后有怀才不遇之感。
文星:象征文运的星宿。
画鹢:装饰华丽的船只。
芳草:象征美好的事物或远方的家乡。
李陵台:历史上的李陵台,可能寓指诗人的情感寄托之处。
少微:星名,古人认为是微贱者的象征。
三台:古代星象中的三星,象征朝廷高位。

翻译

中国的礼仪服饰消失殆尽,我这个孤臣只能渡海归来。
秦地怀念像鲁仲连那样的义士,汉朝追忆贾谊的才华。
天空遥远,文曲星隐藏,江面平静,画船却摧残了诗人的心。
人们寻找芬芳的花草离去,大雁飞回它们的故乡。
山色催促着行舟,波涛声伴着离别之酒。
身体虽归,心中仍怀苏武的气节,梦中哭泣在李陵台边。
水位下降,蛟龙蜷缩,城池空旷,鼓角声显得凄凉。
苍梧之地云雾翻腾,帝王宫殿如波浪般巍峨。
夜雨打湿江边的杜衡,春风中杜若花儿盛开。
只愿星辰微动,切勿回应天上的三台星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无在元朝时期所作,名为《送邓侍郎归江西》。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沧桑。在这里,我将对此诗进行鉴赏。

首句“中国衣冠尽,孤臣蹈海回”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的无力感。"衣冠"指的是士大夫阶层,而"尽"则意味着衰败或毁灭。"孤臣"形象化地描绘了一位忠诚而又无助的臣子,"蹈海回"则是比喻其心志坚定,不畏艰险。

接下来的“秦思鲁连操,汉忆贾生才”表达了对古代英雄和文学家的怀念。"秦思"指的是秦朝的文化遗产,而"鲁连操"则是指孔子弟子的学术传承;"汉忆"则是对西汉时期的辉煌文明的回忆,特别是提到贾谊这样杰出的文学家。

第三句“天远文星隐,江平画鹢摧”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观和文化意象的交织。"天远文星隐"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遥不可及的文化理想的向往,而"江平画鹢摧"则是对静谧江景中鹭鸶栖息情形的描绘,透露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情感。

“人寻芳草去,雁到故乡来”表现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故土的深厚情感。"人寻芳草"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而"雁到故乡来"则是通过大雁南飞这种自然现象,表达了人们对于家乡的情思。

“山色催行棹,波声送客杯”则是一种动人心魄的景物描写。"山色催行棹"表现了山色变换促使旅者继续前进的紧迫感,而"波声送客杯"则是通过水波声音来传递一份送别的深情。

“身还苏武节,梦泣李陵台”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的怀念与敬仰。"身还苏武节"指的是苏武在塞外坚守节操,最终归来的故事,而"梦泣李陵台"则是对西汉名将李广及其子李陵忠勇事迹的缅怀。

“水落蛟龙缩,城空鼓角哀”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一种历史沧桑和文化凋敝的情感。"水落蛟龙缩"描绘了一种力量消退的意象,而"城空鼓角哀"则表现了战争过后,留下的只是一片荒凉与哀伤。

“苍梧云浩荡,黄屋浪崔嵬”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苍梧云浩荡"形容的是云层如同长江之水一般广阔无垠,而"黄屋浪崔嵬"则是用来比喻宫殿或官署的废墟,给人以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夜雨江蓠湿,春风杜若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夜雨江蓠湿"形容的是雨水浸润了江边的野草,而"春风杜若开"则是通过春天的花朵开放来表现一种生机与希望。

最后,“祇令少微动,慎莫应三台”似乎是在劝告或自我警醒,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要轻易做出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祇令"意味着仅仅或者只需,而"慎莫应三台"则是对古代官职“三台”的提及,可能在暗示着对于权力与责任的谨慎态度。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象和深邃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个人命运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