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
唐 · 颜真卿
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
朅来从旧赏,林壑宛相亲。
吴子多藏日,秦王厌胜辰。
剑池穿万仞,盘石坐千人。
金气腾为虎,琴台化若神。
登坛仰生一,舍宅叹珣珉。
中岭分双树,回峦绝四邻。
窥临江海接,崇饰四时新。
客有神仙者,于兹雅丽陈。
名高清远峡,文聚斗牛津。
迹异心宁间,声同质岂均。
悠然千载后,知我揖光尘。
朅来从旧赏,林壑宛相亲。
吴子多藏日,秦王厌胜辰。
剑池穿万仞,盘石坐千人。
金气腾为虎,琴台化若神。
登坛仰生一,舍宅叹珣珉。
中岭分双树,回峦绝四邻。
窥临江海接,崇饰四时新。
客有神仙者,于兹雅丽陈。
名高清远峡,文聚斗牛津。
迹异心宁间,声同质岂均。
悠然千载后,知我揖光尘。
注释
东西寺:指两个著名的寺庙。五十春:五十个春季,表示时间长久。
朅来:此处指重游。
旧赏:过去的美好记忆。
吴子:指吴国的君主。
秦王:可能指秦始皇。
剑池:可能指有剑池遗迹的地方。
珣珉:比喻珍贵的宝石。
崇饰:精心装饰。
神仙者:指传说中的仙人。
雅丽:典雅而美丽。
斗牛:星宿名,与文化相关。
光尘:指光辉和尘世。
翻译
从未到过东、西两寺,至今已有五十个春天。如今我重游旧地,山林谷壑仿佛依旧亲切。
当年吴国富饶之时,秦王曾在此地厌战求胜。
剑池深达万仞,大石上可容纳千人坐。
金色光芒腾起如虎,琴台似乎化为神圣之地。
登上祭坛仰望,感叹生命短暂;离开豪宅,惊叹其珍宝。
中岭两侧树木分开,回环山峦隔绝四方邻居。
这里俯瞰江海相连,四季装饰都焕然一新。
有位仙人在此,雅致美丽尽显。
名胜如清高深远的峡谷,文化汇聚如斗牛星座。
尽管足迹各异,内心宁静;声音相同,本质怎能等同。
千年之后,希望有人能理解我,敬仰我的风范和尘世经历。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书法家、画家颜真卿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道教修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典雅。
“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两句,透露出诗人的感慨之情,似乎在回顾自己一生的岁月,五十个春天已过,而某些地方却未曾到达,反映出一种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接下来的“朅来从旧赏,林壑宛相亲”表明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情感寄托。这里的“朅来”指的是时光的流逝,“从旧赏”则是对过去美好事物的追忆。而“林壑宛相亲”则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吴子多藏日,秦王厌胜辰”两句,是在引用古代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对时间的珍惜。这里的“吴子”、“秦王”都是历史上的著名君主,而“多藏日”和“厌胜辰”则分别指他们对于时光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刻的享受。
中间部分“剑池穿万仞,盘石坐千人。金气腾为虎,琴台化若神。”描述了一种壮观而又超自然的景象,“剑池”、“盘石”都是雄伟的自然景观,而“金气腾为虎”则是一种道家修炼成就的形象,“琴台化若神”则是对音乐和艺术的崇高追求。
随后的“登坛仰生一,舍宅叹珣珉。中岭分双树,回峦绝四邻。”表达了诗人对于道教修行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这里的“登坛”、“舍宅”都是放下尘世烦恼、追求精神自由的象征。
最后,“窥临江海接,崇饰四时新。客有神仙者,于兹雅丽陈。”则是对自然美景和道教修行成果的一种赞叹。而“悠然千载后,知我揖光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精神追求的自信,即使在千年之后,自己的精神追求仍旧闪耀着光芒。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道教修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和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