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怨哭刘母四首(其一)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北风吹凝云,游子行不息。
易挽游子车,难驻桑榆色。
车轮遽己远,流光太相逼。
游子岂不知,遐心荡凭轼。
易挽游子车,难驻桑榆色。
车轮遽己远,流光太相逼。
游子岂不知,遐心荡凭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北风劲吹中游子远行的画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亲人衰老的感慨。"北风吹凝云"以自然景象开篇,渲染出一种寒冷而凝重的气氛,暗示游子离家的艰辛。"游子行不息"直接写出游子奔波劳碌的状态,显示出他对家的思念和责任的承担。
接下来的诗句"易挽游子车,难驻桑榆色"进一步深化主题,游子虽然可以轻易地驾驭车辆前行,但无法阻止岁月在父母脸上的痕迹,"桑榆色"象征着老去的容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衰老的深深忧虑。
"车轮遽已远,流光太相逼"通过车轮的快速移动和时光的紧迫感,强调了距离与时间的无情,游子虽有归心,却难以立即实现。"游子岂不知"则揭示了游子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他知道自己的处境,但又无法改变。
最后两句"遐心荡凭轼","遐心"指游子的思乡之情,"凭轼"意为倚靠车轼,形象地表现出他在路途中遥望家乡,心中充满无尽的牵挂和哀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游子对亲情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