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闻雁)
四边听彻残镫悄,惟有朔吹横起。
惊嘹唳。
更塞雁声声,天半呼群至。
悲凉憔悴。
叹万里关河,衔芦辛苦,身共旅愁寄。
京华路,寂寞归来身世。
金微书问恒滞。
南楼过处声相续,祗觉咿哑厮慰。
怅生事。
竟谁信孤茕,羡杀嗈嗈意。
愁闻似醉。
应料得伤心,仙人汉苑,独自拭铅泪。
词语解释
悲凉的意思:[释义](形)悲哀冷落,着重于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与人的心情的溶合。 [构成]并列式:悲+凉 [例句]悲凉的歌声。(作定语)心情悲凉。(作谓语)...
长空的意思:[释义](名)辽阔的天空。 [构成]偏正式:长(空 [例句]长空万里无云。(作主语)雄鹰在长空翱翔。(作状语)...
冻云的意思:严冬的阴云。 唐 方干 《冬日》诗:“冻云愁暮色,寒日淡斜暉。” 宋 陆游 《好事近》词:“扶杖冻云深处,探溪梅消息。” 清 纳兰性德 《临江仙》词:“带得些儿前夜雪,冻云一树垂垂。” 陆嵩 《新年作》诗:“冻云欲扫未尽扫,红日待生犹未生。” 鲁迅 《野草·死火》:“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
独自的意思:[释义](副)自己一个人。 [构成]并列式:独+自 [例句]独自生活。(作状语)[同义]单独...
孤茕的意思:孤独,无依无靠。 三国 魏 曹丕 《短歌行》:“我独孤煢,怀此百离。”《陈书·沉炯传》:“前帝知臣之孤煢,养臣以州里,不欲使顿居草莱。” 唐 白居易 《蜀路石妇》诗:“夫行二十载,妇独守孤煢。”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閤下以旧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损,加礼於草茆之中,孤煢之际。” 清 顾炎武 《寄子严》诗:“惟尔幼孤煢,十亩安 江 沱。”...
关河的意思:◎ 关河 guānhé[fort;defense;land of a country] 关塞;关防。泛指山河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宋· 柳永《八声甘州》...
归来的意思:◎ 归来 guīlái[return] 返回原来的地方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过处的意思:(1).过片,从词的上片转入下片的地方。 元 范梈 《木天禁语》:“过处用两句,一结上,一生下,为最难,非老手非易了也。”《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过处第五句道:‘数声呜咽去青霄’,偷了 朱淑贞 作《雁》诗中第四句。”(2).经过之处。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风过处惟闻兰麝香。”《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只听那阵风头过处,把房门上那个门帘刮得臌了进来。”...
横起的意思:(1).犹四起,到处发生。 宋 苏辙 《论开孙村河札子》:“ 河 议失当,赋役横起。”(2).谓睁大。 茅盾 《子夜》一:“ 荪甫 一手接了鼻烟壶,也不回答 竹斋 ,只是横起了怒目前前后后看。”意外地发生。 汉 蔡邕 《广连珠》:“是故天地示异,灾变横起,则人主恒恐惧而修政。” 宋 王安石 《东坡》诗:“无端陇上翛翛麦,横起寒风占作秋。”...
寂寞的意思:[释义](1) (形)孤单冷清。 (2) (形)清静;寂静。 [构成]并列式:寂+寞 [例句]晚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真是很寂寞。(作谓语)寂寞的原野。(作定语)...
金微的意思:古山名。即今 阿尔泰山 。 唐 贞观 年间,以 铁勒卜骨部 地置 金微 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 南朝 陈 沉炯 《赋得边马有归心》:“连鑣度 蒲海 ,束舌下 金微 。” 卢照邻 《王昭君》诗:“肝肠辞玉輦,形影向 金微 。” 清 宋徵舆 《古意》诗:“离魂不识 金微 路,愿逐 交河 水北流。”...
京华的意思:[释义](名)指国都。 [构成]附加式 [例句]相聚京华。(作宾语)...
嘹唳的意思:形容声音响亮凄清。 南朝 齐 谢朓 《从戎曲》:“嘹唳清笳转,萧条边马烦。” 唐 陈子昂 《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诗:“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 宋 梅尧臣 《范饶州夫人挽词》之一:“江边有孤鹤,嘹唳独伤神。” 清 陈维崧 《天香·中元感旧》词:“许多流鶯声细,似啼猿 楚 峡嘹唳。” 王亚平 《塑像》诗:“嘹唳的候雁,结队飞向南方。”...
料得的意思:预测到;估计到。 唐 杜甫 《杜鹃行》:“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宋 姜夔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词:“两绸繆,料得吟鸞夜夜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料得娘行不自由,眉上新愁压旧愁。”《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料得夜深,众人都睡了,忙唤梅香,轻移莲步,直至大门边。”...
旅愁的意思:羁旅者的愁闷心情。 唐 王昌龄 《万岁楼》诗:“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元 黄庚 《书山阴驿》诗:“寄驛通乡信,题诗记旅愁。” 许地山 《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知道你底生活和行脚僧一样,所以没有破旅愁的书信给你念。”...
南楼的意思:(1).在南面的楼。 南朝 宋 谢灵运 有《南楼中望所迟客》诗。 闻人倓 注:“ 灵运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楼,自南楼百许步对 横山 。’”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宋 陆游 《蝶恋花·离小益作》词:“千里斜阳鐘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2).古楼名。在 湖北省 鄂城县 南。又名 玩月楼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气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楼 理咏。...
铅泪的意思:晶莹凝聚的眼泪。语本 唐 李贺 《金洞仙人辞汉歌》:“空将 汉 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宋 王沂孙 《齐天乐·蝉》词:“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元 张翥 《眉妩·七夕感事》词:“窃香伴侣,问甚时,重画眉嫵。谩铅泪弹风,都付与洗车雨。”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土花曾染 湘娥 黛,铅泪难消。”...
憔悴的意思:◎ 憔悴 qiáocuì(1) [wan and sallow]∶黄瘦;瘦损憔悴孤虚。——[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形容憔悴憔悴了许多(2) [(of plants) withered]∶枯萎;凋零花有点憔悴(3) [weary]∶困顿漂沦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生民憔悴(4) [be worrid]∶烦恼何苦将钱去买憔悴,白折了五百两银子,又送了五条性命。——《二刻拍案惊奇》...
塞雁的意思:亦作“ 塞鴈 ”。塞鸿。 唐 杜甫 《登舟将适汉阳》诗:“塞雁与时集,檣乌终岁飞。” 元 萨都剌 《题扬州驿》诗:“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鴈一声霜满天。”《水浒传》第一一○回:“ 宋江 在马上遥看山景,仰观天上,见空中数行塞鴈,不依次序,高低乱飞,都有惊鸣之意。”参见“ 塞鸿 ”。...
伤心的意思:◎ 伤心 shāngxīn[grieve] 心里非常痛苦别为这事伤心...
深宵的意思:◎ 深宵 shēnxiāo[late at night] 一般指半夜以后...
身世的意思:[释义](名)长期的境遇(多指不幸的)。 [构成]偏正式:身(世 [例句]身世凄凉。(作主语)[同音]绅士...
生事的意思:[释义](动)制造纠纷,惹事。 [构成]动宾式:生|事 [例句]坏人造谣生事。(作谓语)[同音]生势、声势...
书问的意思:书信;音问。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五:“故足迹不至於门藩,书问不通於左右者,且十餘年矣。”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在京各公,弟虽多旧识,但久不通书问,殊无可托也。”...
朔吹的意思:指北风。 南朝 陈 张正见 《寒树晚蝉疏》诗:“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 唐太宗 《饮马长城窟行》:“寒沙连骑跡,朔吹断边声。” 宋 梅尧臣 《李审言学士遗金波酒》诗:“朔吹卷天吼,远郊无鸟飞。”...
四边的意思:◎ 四边,四边儿 sìbiān,sìbiānr[all around;quadrilateral;on four sides] 周围、四 处四边儿都是敌人...
天半的意思:◎ 天半 tiānbàn[sky] 高空,如在半天之上俱秀出天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惟有的意思:◎ 惟有 wéiyǒu[only] 只有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无际的意思:[释义](形)没有边际。 [构成]偏正式:无(际 [例句]这是一片无际的大草原。(作定语)大海无边无际。(作谓语)...
衔芦的意思:口含芦草。雁用以自卫的一种本能。《尸子》卷下:“雁衔芦而捍网,牛结陈以却虎。”《淮南子·修务训》:“夫鴈顺风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矰弋。” 高诱 注:“衔芦所以令缴不得截其翼也。”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雁自 河 北渡 江 南,瘠瘦能高飞,不畏繒缴。 江 南沃饶,每至还 河 北,体肥不能高飞,恐为虞人所获,尝衔芦长数寸,以防繒缴焉。” 唐 陆希声 《鸿盘》诗:“如今天路多矰缴,纵使衔芦去也难。” 清 陈维崧 《青玉案·雁字》词:“年年未了衔芦债,入塞几时还出塞。”...
仙人的意思:◎ 仙人 xiānrén[celestial being;immortal] 神话和童话中指神通广大、长生不老的人...
相续的意思:(1).相继;前后连接。《汉书·五行志上》:“是时,太后三弟相续秉政。” 唐 元稹 《有酒》诗之六:“樱桃桃李相续开,间以木兰之秀香徘徊。” 宋 梅尧臣 《新雁》诗:“泊船人不寐,月下声相续。”(2).连续。《坛经·定慧品》:“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繫缚。”...
辛苦的意思:◎ 辛苦 xīnkǔ[pungent;hard;toilsome] 原指味道辛辣而苦,比喻艰难困苦辛苦遭逢。——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咿哑的意思:(1).象声词。多形容物体转动或摇动声。 唐 李贺 《美人梳头歌》:“轆轤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唐 韩偓 《南浦》诗:“应是 石城 艇子来,两桨咿哑过花坞。”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听长笛一声何处发,歌欸乃,櫓咿哑。” 元 马熙 《和韵》:“桑麻莽苍接平野,机杼咿哑闻隔墙。”(2).象声词。管弦声。 清 陈维崧 《东风齐着力·田家》词:“丛祠畔,丝管咿哑。”(3).象声词。小儿学语或低哭声。 宋 苏轼 《中秋见月和子由》:“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 楚老 ( 苏軾 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