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大资颜公挽诗(其三)
宋 · 李弥逊
东郡连墙日,行藏二纪馀。
空留冢上剑,不见枕中书。
山黑佳城閟,堂阴旦宅虚。
悲心寄松槚,哀韵拥輀车。
空留冢上剑,不见枕中书。
山黑佳城閟,堂阴旦宅虚。
悲心寄松槚,哀韵拥輀车。
注释
东郡:古代行政区划名。连墙:城墙相连不断。
行藏:人的行为和隐退。
二纪:两代人的时间,约24年。
冢上剑:象征权力或记忆的遗物。
枕中书:典故,指珍贵的机密文件或智慧之书。
佳城:美好的陵墓。
閟:封闭,隐藏。
堂阴:厅堂的阴影,暗示空荡。
旦宅:早晨的居所,常指已故者的家。
虚:空无一人,空寂。
松槚:松树和槚树,古人常种于墓旁,代指墓地。
輀车:古代载运灵柩的车子。
翻译
东郡的城墙连绵不断,岁月已流逝了两整纪。曾经的宝剑空留在坟冢,珍贵的枕中秘籍已不再见。
山色幽深佳城紧闭,厅堂阴暗昔日居所已空寂。
悲伤的心意寄托在松槚间,哀伤的挽歌伴随灵柩车前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弥逊的作品,名为《门下大资颜公挽诗(其三)》。从艺术风格来看,诗人采用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合,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哀思之情。
首句“东郡连墙日”描绘出一幅延伸至东方郡县的连绵长城壁垒的画面,其中“日”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流逝。接着“行藏二纪馀”则是说时间如同行走并隐藏起来,留下的是过往岁月的遗迹。
中间两句“空留冢上剑,不见枕中书”表达了一种历史沧桑与个人失落感。诗人用“空留”的字眼,强调了过去英雄事迹只剩下遗物,而自身所珍视的东西却不复存在。
“山黑佳城閟,堂阴旦宅虚”一句,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通过山川之暗和宫阙之空,映射出一种内心的凄凉与孤寂。
末了两句“悲心寄松槚,哀韵拥輀车”则表达了诗人将自己沉重的心情寄托于松柏之间,而那种哀伤的情绪又如同拥挤在古老的车轮中无法释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写,传递了一种深切的怀念与悲凉,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无尽眷恋,以及面对时光流逝后的哀伤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