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复写牡丹征仲题句以徐熙拟之戏步于后
明 · 王世贞
谁将野逸拟徐熙,一种妖红晕玉肌。
应是陈闳被宣召,沈香亭畔写杨妃。
应是陈闳被宣召,沈香亭畔写杨妃。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陈道复写牡丹征仲题句以徐熙拟之戏步于后》。诗中通过对比陈道复与徐熙两位画家的风格,以及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
首句“谁将野逸拟徐熙”,以疑问的语气提出,似乎在探讨为何有人会将陈道复的画风与徐熙相提并论。徐熙是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的画家,以其清新自然、野逸脱俗的画风著称。这里通过“野逸”二字,强调了徐熙画作中的自然与自由感。
接着,“一种妖红晕玉肌”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这里的“妖红”形容牡丹花色鲜艳而略带神秘感,“玉肌”则比喻花瓣如美玉般细腻光滑,形象地展现了牡丹花的娇艳与高贵。
“应是陈闳被宣召,沈香亭畔写杨妃”两句,巧妙地将话题转向了历史人物与艺术创作的关系。陈闳(即陈道复)被宣召至沈香亭畔,为杨贵妃画像,这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挑战,也是对画家技艺的极高肯定。这里通过典故的引用,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暗示了陈道复在艺术上的成就与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联想,不仅赞美了陈道复的绘画技巧和对牡丹花的细腻描绘,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故事,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历史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