薙苇
明 · 袁宏道
柳塘三十亩,茭苇翳其半。
寒毛与垢瘢,蚀却青娥面。
童子厉镰刃,飞光激流电。
疾风卷残枯,倏忽青天见。
照我池上人,露髻白团扇。
芰荷一族风,碧水千丈练。
送能入东溪,招鳖过西堰。
鳞介授族行,知有蛟龙遁。
寒毛与垢瘢,蚀却青娥面。
童子厉镰刃,飞光激流电。
疾风卷残枯,倏忽青天见。
照我池上人,露髻白团扇。
芰荷一族风,碧水千丈练。
送能入东溪,招鳖过西堰。
鳞介授族行,知有蛟龙遁。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池塘的生机与活力。首先,诗人以“柳塘三十亩,茭苇翳其半”开篇,描绘了广阔而繁茂的池塘景象,茭苇遮蔽了池塘的一半面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着,“寒毛与垢瘢,蚀却青娥面”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茭苇的生长状态比作女子的肌肤被岁月侵蚀,形象地表现了茭苇的茂盛与生命力。随后,“童子厉镰刃,飞光激流电”描绘了孩童割除茭苇的场景,通过“飞光激流电”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割除茭苇时的迅速与力量。
“疾风卷残枯,倏忽青天见”则进一步展示了割除茭苇后的景象,疾风吹过,残余的茭苇被卷起,露出了广阔的天空,象征着新生与希望。接下来,“照我池上人,露髻白团扇”描绘了池塘边的人们,他们或轻摇白团扇,或露出露髻,享受着夏日的清凉与宁静。
最后,“芰荷一族风,碧水千丈练”将目光转向芰荷与碧水,通过“一族风”和“千丈练”的描绘,展现了芰荷随风摇曳的美丽与碧水的清澈,营造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而“送能入东溪,招鳖过西堰”则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界的生物以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池塘景象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和谐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