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奉和圣制立春日(其二)赏析

奉和圣制立春日(其二)

宋 · 晏殊
阴阳自协璇玑运,和煦潜随缇管升。
十二紫关鱼籥启,九重晓阙绛烟凝。
芳华稍变青门柳,寒冻微消北陆冰。
宸藻下颁羲日丽,八纮民庶保年登。

注释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天地、刚柔、明暗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璇玑:古代天文仪器,象征天体运行。
缇管:古代计时器,用以测量漏壶中的水位,象征时间的流逝。
紫关:古代宫门,此处指春分时节的象征。
鱼籥:古代乐律器械,此处可能象征春分之音。
九重:形容宫阙众多,此处指皇宫。
晓阙:宫殿的晨曦,象征清晨的景象。
绛烟:红色的烟雾,形容朝霞的美丽。
芳华:美好的时光,此处指春天。
青门柳:长安城东门的柳树,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北陆:古代星象学中的方位,指北方。
宸藻:皇帝的诗文,象征皇恩。
羲日: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此处指太阳。
八纮:古代对天地四方的总称,此处泛指天下。
民庶:百姓,民众。
年登:丰收,五谷丰登,寓意吉祥。

翻译

阴阳自然协调,星辰运转,温暖渐渐随着漏壶上升。
春分时刻,紫微宫门开启,朝霞映照着九重宫殿,红烟缭绕。
春天的到来使青门外的柳树开始发新芽,寒冷的冬霜逐渐消融北方的冰雪。
皇帝的赞美诗如阳光般普照,带给天下万民丰收的希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晏殊所作的《奉和圣制立春日(其二)》。诗人以立春为题,通过描述天地间的自然现象,展现了春天到来时的景象以及皇家对民生的关怀。

首句“阴阳自协璇玑运,和煦潜随缇管升”,描绘了春分时刻,天地阴阳和谐,北斗星运转,春的气息随着漏壶中的水滴悄然上升。接着,“十二紫关鱼籥启,九重晓阙绛烟凝”形象地描绘了宫门开启,红霞映照皇宫的壮观场景,象征着新春的到来。

“芳华稍变青门柳,寒冻微消北陆冰”则细腻地写出了春天的渐进,长安城门外的柳树开始抽芽,北方的冰雪也在慢慢融化。最后,“宸藻下颁羲日丽,八纮民庶保年登”表达了皇帝颁布福祉,普天之下的人们期待丰收的美好愿景。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寓情于景,既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也体现了皇家对百姓福祉的关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盛世气象的颂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