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王钦之自圆庵
宋 · 秦观
诛茅北户结圆庐,从事风流入画图。
珠箔粉垣藏混沌,葛巾藜杖造虚无。
春闲居士天花室,昼静仙人白玉壶。
遥想吏行凫鹜散,沉烟一穗对团蒲。
珠箔粉垣藏混沌,葛巾藜杖造虚无。
春闲居士天花室,昼静仙人白玉壶。
遥想吏行凫鹜散,沉烟一穗对团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诛茅:砍伐茅草。北户:北方窗户。
结圆庐:建造圆形小屋。
从事:过着。
风流:潇洒、自由。
入画图:如画中景象。
珠箔:珠帘。
粉垣:洁白的墙壁。
混沌:神秘、未知。
葛巾藜杖:葛布头巾和藜杖(简朴的装扮)。
虚无:超脱尘世。
春闲居士:春天里的闲适之人。
天花室:比喻纯洁美好的居所。
昼静仙人:白天静寂的仙人。
白玉壶:象征清静无暇的生活。
吏行:官员出行。
凫鹜散:像野鸭一样散开。
沉烟:袅袅炊烟。
团蒲:成束的蒲草。
翻译
在北窗下盖起圆形的小屋,生活就像风流画卷般自在。华丽的珠帘和洁白的墙壁内,隐藏着神秘与宁静,只身一人穿着葛巾藜杖,仿佛走进了虚无的世界。
春天里,闲适的居士居住在如天花盛开的居室,白天静谧,仙人般的清净生活宛如白玉壶中的世界。
遥想那些官吏出行时,如同野鸭般散去,只剩下袅袅炊烟和一束蒲草,陪伴着这清寂的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秦观所作的《寄题王钦之自圆庵》,描绘了一幅清幽隐逸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王钦之所建的庵庐——北户茅舍,宛如一幅精致的风流画卷。庵庐内环境雅致,珠帘轻掩,白色的墙壁显得纯洁无暇,仿佛隐藏着混沌未开的神秘世界。主人身着葛巾藜杖,颇有仙风道骨,过着超脱尘世的生活。
"春闲居士天花室"一句,将春天的闲适与居士的禅定生活相结合,犹如花开花落般自然,"天花室"象征着内心的清净与智慧。"昼静仙人白玉壶"则进一步描绘了庵庐主人的宁静与超脱,如同白玉般的纯洁,壶中盛装的是内心的清明。
最后两句,诗人想象庵庐主人在公务之余,如野鸭般自由散漫,静静地享受这份宁静,只有袅袅升腾的炊烟和一丛团蒲相伴,更显其生活的简朴与和谐。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王钦之的隐逸生活及其庵庐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