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七)赏析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七)

宋 · 王禹称
君恩虽听罢居留,官拜维师命更优。
异物忽随黄石葬,晚年终负赤松游。
凭谁借箸论归马,无复停车问喘牛。
唯有功名书信史,肯同尘土一时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所作,名为《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七)》。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表达了对友人赵挽的一种深情和赞美之意。

首句“君恩虽听罢居留”表明尽管已经听闻了君主的恩赐,但仍旧选择留下不走,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对赵挽的敬仰与忠诚。紧接着,“官拜维师命更优”则指出赵挽官至太师,地位尊贵。

“异物忽随黄石葬”一句,通过黄石葬异物的情景,形象地描绘了赵挽的非凡与卓越。下句“晚年终负赤松游”则预示着赵挽即使到了晚年,也依旧保持着不凡的志向和追求,就像古人所说的“赤松子”,长寿而不衰。

中间两句,“凭谁借箸论归马,无复停车问喘牛”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赵挽的仰慕之情。这里的“归马”、“喘牛”都是形容行旅者在路途中的劳顿,而诗人却不愿询问赵挽是否需要休息,这反映出诗人对赵挽不同寻常的尊重。

末尾两句,“唯有功名书信史,肯同尘土一时休”表明只有那些流传千古的功业与美名,才是值得追求的,而其他的一切终将随风而逝。这里“肯同尘土一时休”也暗示着诗人对于赵挽所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赵挽的赞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友人的高度评价与期待。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和功业的颂扬,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正直、高洁人格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