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陈宪大夫挽词二首(其一)
宋 · 苏辙
一时冠盖盛临川,直亮推公益友先。
淡泊朱丝初少味,萧疏翠竹久弥鲜。
崎岖处世曾何病,奔走成功亦偶然。
天理更疏终不失,雍雍今见子孙贤。
淡泊朱丝初少味,萧疏翠竹久弥鲜。
崎岖处世曾何病,奔走成功亦偶然。
天理更疏终不失,雍雍今见子孙贤。
注释
一时:当时。冠盖:指官员和士绅。
盛临川:众多名流聚集。
直亮:人名,这里指有直率明亮品格的人。
公益:公共利益。
友先:倡导公益走在前面。
淡泊:清心寡欲。
朱丝:红色的琴弦,比喻琴声。
少味:缺乏韵味。
翠竹:青翠的竹子,象征高洁。
弥鲜:更加鲜明。
崎岖:艰难困苦。
处世:生活。
曾何病:未曾受过困扰。
奔走:努力奋斗。
偶然:意外的机遇。
天理:自然法则或道德原则。
更疏:看似疏远。
不失:不会失去。
子孙贤:子孙贤良。
翻译
一时名流聚集如江河,直亮推崇公益为先。清心寡欲的琴声起初平淡,稀疏的绿竹长久更显鲜亮。
在艰难生活中他未曾受挫,取得成就也是偶然的机缘。
遵循天道虽然看似疏离,但最终不会失去,如今子孙贤良可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陈宪大夫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故人的敬仰和对其品德的赞美。首句“一时冠盖盛临川”描绘了陈宪大夫生前名望显赫,宾客如云的景象,显示了他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次句“直亮推公益友先”赞扬了他正直无私,以公益为先的高尚品质。
第三句“淡泊朱丝初少味”暗示陈宪大夫不追求物质享受,生活简朴,这使得他的精神世界更为丰富。第四句“萧疏翠竹久弥鲜”则以翠竹的坚韧和清雅比喻他的品性,即使岁月流转,其人格魅力依然鲜明。
第五句“崎岖处世曾何病”称赞他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坚韧,无畏困难。最后一句“奔走成功亦偶然”表达对他取得成就并非全靠侥幸,而是凭借勤奋与坚持的看法,同时也暗含对其一生努力的认可。
结尾两句“天理更疏终不失,雍雍今见子孙贤”寓意陈宪大夫遵循天道,人品端正,子孙也因此受益,展现出家族的繁荣和美德传承。整首诗通过描绘陈宪大夫的生平事迹和品格,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