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杨秘监为余言初不识谭德称国正因陆务观书方知为西蜀名士继得秘监与国正唱和诗因次韵呈教赏析

杨秘监为余言初不识谭德称国正因陆务观书方知为西蜀名士继得秘监与国正唱和诗因次韵呈教

宋 · 张镃
人心怀感初因喜,感到极时还堕泪。
亦犹雕琢用功深,自发诗中平淡意。
更须绝处悟一回,方知迷梦唤醒来。
今谁得此微妙法,诚斋四集新板开。
我尝读之未盈卷,万汇纷纶空里转。
君不见严陵使君敛眉头,清虚山水吟两秋。
又不见国学先生离文句,变现佛魔麾总去。
相逢三翁同肺肠,江西吴蜀如一乡。
只怜我似臭革囊,任翁薰染终难香。

注释

初因喜:起初因为喜悦。
堕泪:落泪。
雕琢:精心创作。
平淡意:平淡之美。
绝处:困境。
诚斋:作者的别称。
万汇纷纶:万物纷繁。
严陵使君:历史人物,指严光。
变现:表现。
佛魔:佛教中的对立概念。
肺肠:心意,感情。
臭革囊:比喻自己无用或腐朽。
薰染:熏陶,影响。

翻译

人的情感起初源于喜悦,当喜悦达到极致时,甚至会落泪。
就像精心雕刻的作品,深思熟虑后展现出平淡之美。
更需在困境中领悟一次,才能明白梦境与现实的区别。
如今谁能掌握这种微妙的法则?诚斋先生的第四集新版本出版了。
我曾阅读未完,万物纷繁如在空中旋转。
你看不见严陵使君皱眉沉思,他在清幽山水间吟咏了两个秋天。
再看国学先生摒弃文字束缚,佛法与魔道在他笔下消失无踪。
三位老者相遇,心志相通,江西吴蜀如同一个故乡。
只是可怜我像一个破旧的皮囊,任凭熏陶也无法变得芬芳。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文学家张镈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杨秘监和国正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他们诗学成就的赞赏。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首句“人心怀感初因喜”表明人在初次体验到美好事物时会感到快乐,这里的“喜”字蕴含着诗人对友情和文学交流的欣赏与享受。紧接着,“感到极时还堕泪”则是说这种愉悦之感往往能触动心灵,引发深刻的情感反应,甚至是眼泪。

“亦犹雕琢用功深,自发诗中平淡意”这两句强调了文学创作的深度和内在情感的流露。诗人通过勤奋的努力和细腻的雕琢,将内心的情感转化为诗歌之中的平实自然之美。

“更须绝处悟一回,方知迷梦唤醒来”则是在说要经历一次深刻的领悟,才能真正理解和摆脱世间的迷茫与束缚,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觉醒。

接下来的几句:“今谁得此微妙法,诚斋四集新板开。我尝读之未盈卷,万汇纷纶空里转。”表达了诗人对杨秘监和国正文学成就的赞美,以及自己阅读他们作品时的深刻感受。这里的“微妙法”指的是高超的文学艺术,“诚斋四集新板开”则是说这些作品已经被编纂成册,供人们学习和欣赏。

随后几句:“君不见严陵使君敛眉头,清虚山水吟两秋。又不见国学先生离文句,变现佛魔麾总去。”通过提及其他文学大家,如严陵使君、国学先生,强调了诗人对这些前辈文学成就的认可和景仰。

最后几句:“相逢三翁同肺肠,江西吴蜀如一乡。只怜我似臭革囊,任翁薰染终难香。”则是诗人表达了对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谦之意,觉得自己的文学才华远不及他人,只能在他们的光辉照耀下努力学习和进步。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个人感受的表达,以及对友人文学成就的赞美,展现了一种崇尚高洁、追求精神交流的文学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