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扬州胡倅赴堂召(其二)
宋 · 李曾伯
里社久相于,深知我计疏。
壮怀方磊磊,别语又渠渠。
竟日犹传箭,何时可荷锄。
烦君看三径,松与菊何如。
壮怀方磊磊,别语又渠渠。
竟日犹传箭,何时可荷锄。
烦君看三径,松与菊何如。
注释
里社:乡村社区。相于:相互交往。
计疏:计划不周全。
壮怀:豪情壮志。
磊磊:充满激情的样子。
渠渠:坦率、直接。
竟日:整天。
传箭:比喻频繁的事务或信息传递。
荷锄:扛着锄头,指归隐田园。
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这里指简朴的居所。
松与菊:象征高洁品格,常用来形容隐士生活。
翻译
长久以来在乡社相聚,深知我的计划略显粗疏。壮志满怀正激昂,离别的话语又显得坦诚无阻。
整天还听见箭矢穿梭的声音,何时才能扛起锄头归田。
劳烦您看看那隐居的三径小道,松树和菊花怎么样了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名为《送扬州胡倅赴堂召(其二)》。从艺术风格和内涵来看,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里社久相于”表明了与朋友之间长时间的交往和理解,而“深知我计疏”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计谋或想法的不够完善,或者是有所保留。第二句“壮怀方磊磊,别语又渠渠”中的“壮怀”指的是青春时期的胸襟壮志,而“磊磊”则形容着这份志向的坚定与宏大;“别语又渠渠”则可能暗示了对未来某种期待或是告别时的情感交流。
第三句“竟日犹传箭,何时可荷锄”中的“竟日犹传箭”出自《左传》,“传箭”比喻迅速流逝的时间。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感慨,以及对于未来某种生活状态的渴望,即何时能够真正放下重担,过上简单的田园生活。
最后两句“烦君看三径,松与菊何如”则是诗人向友人展示自己隐居生活中的景象——三条小道,以及自然界中坚韧不拔的松树和高洁脱俗的菊花。这里也许暗含着一种超脱红尘、归于自然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交往的回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以及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