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书挽诗(其一)
宋 · 王炎
魏国扶天力,荆州贯日忠。
堂堂惟此老,凛凛尚英风。
地寄陪京重,名加秘殿隆。
望徒高四海,身不到三公。
堂堂惟此老,凛凛尚英风。
地寄陪京重,名加秘殿隆。
望徒高四海,身不到三公。
注释
魏国:古代中国的一个诸侯国。扶天力:支撑天命的力量,比喻国家的重要地位。
荆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这里代指忠心之人。
贯日忠:忠诚如同太阳般照耀。
堂堂:威严庄重的样子。
凛凛:令人敬畏的样子。
英风:英雄的风范。
陪京:陪都,指重要的辅助城市。
秘殿:宫廷中的重要殿堂,常指朝廷。
隆:尊崇,崇高。
望徒:声望。
三公:古代中国的三个高级官职,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翻译
魏国倚仗着强大的力量支撑天命,荆州的人忠诚如日当空照耀。这位威严的老者,气概非凡,仍然保持着英雄的风范。
他在京都的地位显赫,名声在秘殿中更是尊崇。
他的声望远播四海,但自身并未能位列三公高位。
鉴赏
这首诗是王炎在宋代为悼念张尚书而作的挽诗。诗中的“魏国扶天力,荆州贯日忠”两句,通过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来赞美张尚书的品格和事迹,其中“魏国”指的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以司马懿之勇猛著称,而“荆州”则是东汉末年刘表控制的地盘,常见于三国演义中。诗人借此强调张尚书的英勇和忠诚。
接下来的“堂堂惟此老,凛凛尚英风”两句,则直接称颂张尚书为当之无愧的英雄,其气概依旧,如同古代那些令人敬仰的长者一样。诗中的“地寄陪京重,名加秘殿隆”则表明张尚书的地位尊贵,其名字被刻在重要的地方,以示永久纪念。
最后,“望徒高四海,身不到三公”的两句,是诗人表达自己虽然仰慕张尚书的高洁品格,但终究无法亲近其地位和荣耀。这里的“四海”指的是天下之大,而“三公”则是古代最高贵的官职之一,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伟人、强调个人的英雄气概以及表达个人对无法企及高位的惆怅,充分展现了张尚书的崇高地位和王炎深沉的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