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柴郎中使高丽赏析

送柴郎中使高丽

宋 · 王禹称
初过清明野色繁,柳花榆荚扑轺轩。
中台应宿郎官贵,外国占星使者尊。
海水无波分岛屿,扶桑见日认藩垣。
东夷休请萧夫子,好把诗书问状元。

注释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
野色:野外的景色。
柳花:柳树的花朵。
榆荚:榆树的果实,形似豆荚。
轺轩:古代的一种轻便马车。
中台:朝廷中枢。
郎官:古代官职之一,指较低级别的官员。
外国:指其他国家或地区。
使者:被派遣传达信息或执行任务的人。
尊:地位高,受尊敬。
海水:大海。
分岛屿:区分海洋中的陆地。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东方日出处,这里代指东方国家。
藩垣:国界,城墙。
东夷:古代对东方部族的统称。
萧夫子:对有学问的老师的尊称。
诗书:泛指书籍,尤其是儒家经典。
状元: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

翻译

刚过清明节,野外景色繁多,柳絮榆荚纷飞打在车窗上。
朝廷中枢的官员显贵,外交使节的地位崇高。
海面平静,清晰分辨出岛屿,东方日出时能看到国界。
对东夷不必再请萧夫子了,他应该与状元讨论诗书学问。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高丽(今朝鲜)的壮观场景。开篇“初过清明野色繁,柳花榆荚扑轺轩”写出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美景,其中“柳花榆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扑轺轩”则形容马车行驶的情状,表现了诗人对官员出行壮观场面的描绘。

接着,“中台应宿郎官贵,外国占星使者尊”一句表明这位官员的地位显赫,他不仅在国内受到尊重,在他即将前往的高丽也享有很高的威望。这里的“中台”指的是我国的朝廷,而“外国占星使者尊”则强调了他在异国的崇高地位。

“海水无波分岛屿,扶桑见日认藩垣”一句描写了渡海的情景。诗人通过“海水无波”表现了一种祥和平静的氛围,而“扶桑见日认藩垣”则是说在海上能够看到太阳升起并辨识出岛屿的轮廓,展现了诗人对于海外旅程的想象。

最后,“东夷休请萧夫子,好把诗书问状元”一句中的“东夷”指的是东方的国家,即高丽,而“萧夫子”可能是指某位学者或官员。整句话表达了对这位出使者的期待,希望他能够像古代的贤士一样,以诗书为媒介,交流文化、询问国事。

综上所述,此诗通过精美的景物描写和对人物尊贵地位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官员赴任海外的壮丽画面,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中朝之间的交往与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