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病山先生见予近诗微惜其枯实中予痼因成此作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复复孤行不自疑,悠悠轻负百年期。
波臣何计逝东海,蜩甲犹然留故枝。
孤月此心心蚀后,倾河比泪泪乾时。
寒岩枯木成滋味,聊感先生圣得知。
波臣何计逝东海,蜩甲犹然留故枝。
孤月此心心蚀后,倾河比泪泪乾时。
寒岩枯木成滋味,聊感先生圣得知。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
首联“复复孤行不自疑,悠悠轻负百年期”开篇即揭示了诗人的孤独旅程与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诗人似乎在说,尽管独自前行,心中并无疑惑,但又轻视了生命的百年期限,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颔联“波臣何计逝东海,蜩甲犹然留故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臣子,最终归于大海,而蝉蜕却依然留在老树枝上,暗示着即使生命结束,某些事物或情感仍能留下痕迹,成为永恒。
颈联“孤月此心心蚀后,倾河比泪泪乾时”进一步深化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孤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心蚀比喻心灵的磨损,泪乾则指情感的耗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情感变化的深刻体验,以及对情感耗竭后的无奈与哀伤。
尾联“寒岩枯木成滋味,聊感先生圣得知”以寒岩枯木喻指生命的终结,但其中蕴含的滋味,或许能触动智者的心灵。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的豁达态度,同时也期待着能够被理解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洞察与反思,以及对超越世俗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