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三乡杂诗二首(其二)赏析

三乡杂诗二首(其二)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尖新秋意晚晴中,六尺筇枝满袖风。
草合断桥通暗绿,竹摇残照漏疏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傍晚的自然景色,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诗人元好问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秋日黄昏的独特韵味。

首句“尖新秋意晚晴中”,点明了时间与氛围——秋天的新鲜气息在傍晚的晴空中弥漫开来,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六尺筇枝满袖风”一句,通过诗人手持六尺长的竹杖行走于风中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秋风的轻拂与自然界的生机。

“草合断桥通暗绿”描绘了一幅草丛与断桥交织在一起的画面,暗绿色的草丛与断桥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季节更替的痕迹。而“竹摇残照漏疏红”则将视角转向竹林,在夕阳的余晖下,竹叶轻轻摇曳,透过竹叶的缝隙,洒落着几点淡淡的红色,这不仅是对夕阳美景的描绘,也是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隐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转、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元好问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幅生动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词语解释

残照的意思:◎ 残照 cánzhào[the setting sun] 落日的光辉;夕照...

断桥的意思:(1).毁坏的桥梁。 唐 杜甫 《过故斛斯校书庄》诗之二:“断桥无復板,卧柳自生枝。” 宋 苏轼 《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同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过作诗和其韵寄迈迨》:“断桥寻胜践,脱屨欣小揭。” 元 曹文晦 《九月一日清溪道中》诗:“断桥归郭路,细雨过溪人。”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乩仙逸事》:“或遇枯木寒花,断桥流水,輒低徊不忍去。”(2).桥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白堤 上。自 唐 以来已有此名。或言本名 宝祐桥 ,又名 段家桥 ,今罕有称者。 唐 张祜 《杭州孤山寺》诗:“ 断桥 荒蘚澁...

尖新的意思:◎ 尖新 jiānxīn[fresh] 新颖别致《盼望》那首诗,语言非常美,而且精简正确,意象也很尖新...

六尺的意思:(1).见“ 六尺之孤 ”。(2).指成年男子之身躯。 唐 李山甫 《下第献所知》诗之一:“虚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忧是非。”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中:“我固知公等相索,故来就缚,且为共尽此酒,便以六尺付公耳。”...

筇枝的意思:筇竹杖。 唐 张祜 《赠僧云栖》诗:“麈尾与筇枝,几年离石坛。” 宋 陆游 《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诗:“百年醉魂吹不醒,飘飘风袖筇枝横。” 宋 陆游 《游西村》诗:“药笈可赊山店酒,筇枝时打野僧门。”参见“ 筇竹杖 ”。...

秋意的意思:(1).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观和气象。 唐 颜真卿 《赠僧皎然》诗:“秋意 西山 多,别岑縈左次。” 宋 晏殊 《点绛唇》词:“露下风高,井梧宫簟生秋意。”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有相思两字,呼之欲出,秋意裂,冰纹断。” 许地山 《黄昏后》:“满山底岩石、树林、泉水,受着这妙光底赏赐,越觉得秋意阑珊了。”(2).态度冷淡。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杭 人﹞有讳本语而巧为俏语者……冷淡曰秋意,无言默坐曰出神。”...

晚晴的意思:(1).谓傍晚晴朗的天色。 南朝 梁 何逊 《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诗:“振衣喜初霽,褰裳对晚晴。” 唐 高适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明 唐寅 《题画》诗:“草阁吟秋倚晚晴,云山满目夕阳明。”(2).比喻晚年处境优裕。《新民晚报》1987.2.24:“他呢,笑谈白头逢盛年,人间重晚晴。”...

新秋的意思:(1).初秋。《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陈 张正见 《和衡阳王秋夜诗》:“高轩扬丽藻,即是赋新秋。” 唐 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赤县新秋近,文人藻思催。” 清 陈梦雷 《月夜感怀》诗:“新秋澄爽气,何事障微阴。”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杭州 天气已如新秋,可羡。”(2).指今秋。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八:“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