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羡
宋 · 罗与之
贵客宁知拂徵琴,郢人漫倚引商音。
那堪岁月化双鬓,空有悲欢寄寸心。
囊底有方餐白玉,床头无术致黄金。
抗尘走俗曾何补,却羡鹪鹩托一林。
那堪岁月化双鬓,空有悲欢寄寸心。
囊底有方餐白玉,床头无术致黄金。
抗尘走俗曾何补,却羡鹪鹩托一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贵客:尊贵的客人。宁知:哪里知道。
拂徵琴:拨弄古琴。
郢人:郢都的人。
漫倚:随意地。
引商音:弹奏商调。
那堪:怎能忍受。
岁月:时光。
化双鬓:染白头发。
悲欢:悲喜。
寸心:心灵深处。
囊底:口袋里。
餐白玉:珍贵的白玉食物。
床头:床边。
无术:没有方法。
致黄金:获取黄金。
抗尘走俗:对抗世俗。
曾何补:又能改变什么。
却羡:反而羡慕。
鹪鹩:一种小型鸟,常比喻生活简朴的人。
托一林:有一片树林安身。
翻译
尊贵的客人哪里知道我拨弄着古琴,郢都的人随意地弹奏着商调的曲子。怎能忍受岁月无情地染白了双鬓,只能把悲欢寄托在微小的心灵深处。
口袋里虽有珍贵的白玉食物,但床头却没有方法获取黄金。
对抗世俗又能改变什么呢,反而羡慕那鹪鹩能有一片树林安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与之所作的《却羡》,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首句“贵客宁知拂徵琴,郢人漫倚引商音”描绘了诗人身处世俗之中,尽管试图以琴声表达内心情感,但外界的喧嚣与浮华并未真正理解。接着,“那堪岁月化双鬓,空有悲欢寄寸心”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双鬓已斑白,内心的喜怒哀乐只能寄托在微小的心意中。
“囊底有方餐白玉,床头无术致黄金”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的淡泊,即使拥有珍贵的白玉,也无法换取真正的富贵。最后,“抗尘走俗曾何补,却羡鹪鹩托一林”直抒胸臆,诗人认为在尘世奔波并不能带来实质的满足,反而羡慕那些能够安居一隅、过简单生活的鹪鹩,流露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厌倦。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返璞归真生活的深深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