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题李伯时画归去来图赏析

题李伯时画归去来图

宋 · 周紫芝
渊明诗成无色画,龙眠画出无声诗。
两公恐是前后身,二妙略殊今昔时。
我顷诵诗不知处,今乃按图俱得之。
当时想见归意好,扁舟飏水风吹衣。
壶觞未饮入室酒,玉色先见迎门儿。
岂无故老说情话,尚有残菊依东篱。
云归鸟倦自有意,欲辩已忘谁复知。
龙眠得之心应手,笔所到处心相随。
僮奴似有傲世色,草木亦带烟霞姿。
痴儿方办公家事,此老自挟南亩犁。
人生异趣岂不远,心如铁石终难移。
我今此意不自事,老去见画空惭非。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名为《题李伯时画归去来图》。诗中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歌与北宋画家李公麟(字龙眠)的画作进行巧妙的融合与对比,展现了艺术与文学的相互辉映。

诗的前半部分将陶渊明的诗歌比喻为无色的画,而李公麟的画则被比作无声的诗,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仿佛是同一灵魂的两个不同化身。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这两件作品的深刻理解与欣赏,认为它们在不同的时代依然保持着卓越的艺术魅力。

后半部分通过想象描绘了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情景:乘舟于水,风衣飘扬;室内未饮,酒香四溢;老友相聚,谈笑风生;老树残菊,生机盎然;归鸟云归,各有所归。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陶渊明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赞美。

最后,诗人将目光转向李公麟的画作,赞叹其技艺高超,能够将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画布之上。同时,诗人也反思了自己的处境,感叹自己虽有相似的心境却无法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只能通过欣赏画作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诗歌与李公麟画作的赞美,以及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和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