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传已有代者补之作诗见寄因次其韵
宋 · 李光
清时民讼简,尺素半偷闲。
岐路将迎里,人情喜怒间。
舄凫随意远,辽鹤自知还。
小艇春洲晚,归寻天姥山。
岐路将迎里,人情喜怒间。
舄凫随意远,辽鹤自知还。
小艇春洲晚,归寻天姥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文人李光对于社会现象的细腻观察与感慨。首句“清时民讼简”点明了时代背景,即在清明的时代里,民间诉讼之事相对较少,反映出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生活安定。接着“尺素半偷闲”一句,以“尺素”比喻书信,暗示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偶尔会通过书信来寻求心灵的慰藉或暂时的放松。
“岐路将迎里,人情喜怒间”则深入探讨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在岔路口的相遇中,人们的情绪和态度千变万化,既有欢笑也有泪水,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微妙与多面性。
“舄凫随意远,辽鹤自知还”两句运用了典故,舄凫(舄:古代的一种鞋;凫:野鸭)和辽鹤分别代表自由与回归的主题。舄凫象征着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而辽鹤则寓意着对故乡、对过去的思念与回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与归属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最后,“小艇春洲晚,归寻天姥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傍晚时分,诗人乘着小艇,在春日的洲上缓缓前行,最终目的地是那遥远而神秘的天姥山。这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与归宿之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社会、人性、自然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