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韵宾旸令郎见示二首(其一)赏析

次韵宾旸令郎见示二首(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盛名从昔起寒微,逆旅萧条未必非。
政可夜楼观月落,不应晓枕叹霜飞。
妙年振鬣思千里,他日干霄会百围。
通介随时有中道,稍容衰老擅渔矶。

注释

昔:过去。
寒微:出身贫贱。
逆旅:旅途中的旅馆,借指困厄境遇。
未必非:不一定不真实。
夜楼:夜晚的楼阁。
观月落:欣赏月亮落下。
晓枕:清晨的枕头,暗示清晨时光。
叹霜飞:感叹岁月流逝。
妙年:青春年华。
振鬣:挥动马鬃,形容豪情壮志。
千里:广阔的千里之地。
干霄:直冲云霄,比喻事业或志向高远。
通介:通达世故。
中道:适中的道路,此处指人生之道。
衰老:年老。
擅渔矶:擅长在江边钓鱼,享受晚年生活。

翻译

声名自古以来源于微贱,即使身处逆境也可能非虚妄。
在夜晚的楼上观赏月亮落下,不应清晨醒来时感叹岁月如霜飞逝。
年轻时胸怀壮志,渴望驰骋千里,未来定能登高望远,成就非凡。
通达事理者懂得随时代变化而调整,容许自己在垂暮之年享受钓鱼的乐趣。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通过对比和反衬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荣耀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境遇时的情感流转。

"盛名从昔起寒微,逆旅萧条未必非。" 这两句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寒微"和"萧条"都是秋天的象征,而"盛名"则是对过往荣耀的一种怀念。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的不舍。

"政可夜楼观月落,不应晓枕叹霜飞。" 这两句则是描绘诗人在秋夜中观赏景色的情景,夜晚的月亮和清晨的霜花都是秋天的象征,但诗人并不觉得这是值得叹息的事情。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妙年振鬣思千里,他日干霄会百围。" 这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对于未来某种会议的期待,"妙年"指的是青春年华,"振鬣"则是在形容雄健之气,而"干霄"则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通介随时有中道,稍容衰老擅渔矶。" 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有着自己的中庸之道,同时也要接受时间带来的老化,享受简单的生活。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种对于过往荣耀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情感表达,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以及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