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趣十二首(其五)
宋 · 郑刚中
幽趣无人会,池塘又吐青。
云间万里客,竹下一门扃。
空翠侵书帙,飞花入草亭。
杖藜寻柏子,慢火待馀馨。
云间万里客,竹下一门扃。
空翠侵书帙,飞花入草亭。
杖藜寻柏子,慢火待馀馨。
注释
幽趣:幽深的乐趣。无人会:无人能理解。
池塘:水塘。
吐青:泛出青色。
云间:天空中。
万里客:远行的旅人。
竹下:竹林之下。
一门扃:门户紧闭。
空翠:清新的翠绿。
书帙:书卷。
飞花:飞舞的花瓣。
草亭:草木围绕的小亭子。
杖藜:拄着藜杖。
柏子:柏树籽,可能指禅修者食用。
慢火:小火慢煮。
翻译
幽深的乐趣无人能理解,池塘又开始泛出青色。天空中的旅人行过万里,竹林小屋紧闭着门窗。
清新的翠绿渗透进书卷,飞舞的花瓣飘进草亭。
我拄着藜杖寻找柏子,慢慢燃起小火等待余香。
鉴赏
这首宋诗《幽趣十二首(其五)》是郑刚中的作品,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深意的画面。首句“幽趣无人会”,表达了诗人独自欣赏这份隐逸之趣,却无人能共享的心情。接着,“池塘又吐青”以池塘边新绿的生机,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
“云间万里客,竹下一门扃”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自己比作在云端游历的远行者,寓言式地表达内心的孤独与超然,而竹林小门紧闭,更显隐居生活的封闭与宁静。
“空翠侵书帙,飞花入草亭”通过“空翠”和“飞花”两个意象,描绘了自然之美侵入书卷和草亭的细节,展现了诗人读书时的闲适与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两句“杖藜寻柏子,慢火待馀馨”则描绘了诗人手持藜杖,漫步寻找柏子(一种香料),悠闲地准备慢慢烧火,享受这份宁静与香气,流露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隐居生活图景,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的幽趣和淡泊名利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