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风柳鸣蝉赏析

风柳鸣蝉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轻明双翼晓风前,一曲哀筝续断弦。
移向别枝谁画得,只留残响客愁边。

鉴赏

这首诗《风柳鸣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晨风中柳树与鸣蝉的和谐共生之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首句“轻明双翼晓风前”,以“轻明”形容晨风的柔和与透明,巧妙地将视觉与触觉融合,营造出清晨特有的清新氛围。“双翼”则暗示了柳叶在微风中的轻盈舞动,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翅膀,自由自在地在风中飞翔。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晨风中柳树的动态美。

次句“一曲哀筝续断弦”,巧妙地将柳树的摇曳与筝声的哀婉相联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对比。筝声的“哀”与柳树的“断弦”相呼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寂静与凄美,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这里的“一曲”不仅指音乐的旋律,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后两句“移向别枝谁画得,只留残响客愁边”,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景象无法完全捕捉和再现的遗憾之情。这里的“别枝”既是实际的树枝,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之所。而“残响”不仅指的是筝声的余音,也象征着生命的痕迹和逝去的美好。最后,“客愁边”的表述,更是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哲思和淡淡的忧伤。

综上所述,《风柳鸣蝉》通过精妙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词语解释

哀筝的意思:悲凉的筝声。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高谭娱心,哀筝顺耳。”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哀筝伤老大,华屋艷神仙。” 宋 张先 《菩萨蛮》词:“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江波緑。”...

别枝的意思:(1).谓花、叶离枝而落。 唐 钱起 《哭辛霁》诗:“流水辞山花别枝,随风一去絶还期。”(2).另一枝;斜枝。 唐 方干 《字字有功》诗:“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沉砺 《感怀》诗之六:“新蝉噪罢夕阳移,更曳残声到别枝。”...

断弦的意思:指琴弦断裂,比喻感情破裂或事情中断。...

客愁的意思:行旅怀乡的愁思。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国何处此登楼。” 宋 戴复古 《秋夜旅中》诗:“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金 元好问 《即事呈邦瑞》诗:“ 郑庄 父子重相留,似为良辰散客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这种作品,文人化的程度虽然已经很高,颗材可还是民间的,如人生不常,及时行乐,离别,相思,客愁,等等。”...

轻明的意思:(1).薄而透明。 唐 李商隐 《石榴》诗:“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唐 皮日休 《以纱巾寄鲁望因而有作》诗:“掩敛乍疑裁黑雾,轻明浑似戴玄霜。”(2).轻丽明媚。 宋 王安石 《锺山西庵白莲亭》诗:“野艳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虹见井中》:“夏月雨后,虹见於井中,五色俱备,如一匹綵,轻明绚斕,经一时乃消。”...

续断的意思:植物名。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中医学上以根入药,性微温味苦。功用补肝肾、强筋骨、补血脉、利关节。《急就篇》卷四:“远志续断参土瓜。” 颜师古 注:“续断,一名接骨,即今所呼续骨木也。又有草续断,其叶细而紫色,根亦入药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续断》:“﹝续断﹞根苦,微温,无毒,主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一曲的意思:(1).水流弯曲处。《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传:“谓水曲流处。”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2).犹一弯。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邹》:“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準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