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咏蝉诗赏析

咏蝉诗

南北朝 · 江总
白露凉风吹,朱明落照移。
鸣条噪林柳,流响遍台池。
忖声如易得,寻忽却难知。

拼音版原文

báiliángfēngchuī

zhūmíngluòzhào

míngtiáozàolínliǔ

liúxiǎngbiàntáichí

cǔnshēng

xúnquènánzhī

注释

白露:指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秋季,天气开始转凉,夜间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常有白色露珠凝结。
朱明:指夏天,这里形容夕阳如火红般照耀。
落照:落日的余晖。
鸣条:指风吹动树枝发出的声音。
柳:一种树木,此处特指柳树,其枝条柔韧,常随风摇曳。
流响:流水的声音,此处也可能指声音像水流一样四处传播。
台池:台指亭台楼阁,池指园林中的水池,合指庭园景致。
忖声:忖(cǔn)声,此处意为揣测、聆听声音,可能是诗人对自然声响的感悟。
寻忽:寻即寻找,忽表示快速、突然,形容声音变化无常,难以捕捉。
难知:难以知晓或理解。

翻译

白露时节凉风起,红日西沉余晖移。
林间柳树鸣声响,流水回荡遍台池。
尝试辨声易获取,但瞬息万变难以识。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景图。"白露凉风吹,朱明落照移"展现了秋天清晨的场景,露珠在凉风中摇曳,阳光穿透树梢,给人以淡远之感。而"鸣条噪林柳,流响遍台池"则是蝉鸣声充满了林间和水边,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意境。

然而,在"忖声如易得,寻忽却难知"中,诗人的情感开始转向深邃。蝉鸣之声虽然容易捕捉,但要真正领悟它背后的生命哲理,却是困难的。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本质的思考,以及对流逝时光的无常感怀。

总体而言,这首咏蝉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观察力和艺术才华,更通过细微之处触发深层次的情感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