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以赠崔子钟和之以五诗于是阳明子作八咏以答之(其六)
明 · 王守仁
静虚非虚寂,中有未发中。
中有亦何有?天之即成空。
无欲见真体,忘助皆非功。
至哉玄化机,非子孰与穷。
中有亦何有?天之即成空。
无欲见真体,忘助皆非功。
至哉玄化机,非子孰与穷。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名为《八咏》之一,体现了其心学思想的核心。诗中运用了抽象而深邃的语言,旨在探讨内心的静虚与宇宙真理的关系。
“静虚非虚寂,中有未发中。” 开篇便提出静虚并非纯粹的寂静,而是内心深处未被触发的状态。这里的“未发中”指的是人的本性或内在的真理,即“良知”。
“中有亦何有,天之即成空。” 接着,诗人指出在那未被触发的内心深处,并非空无一物,而是与宇宙的本质相契合,如同天空一般广阔无垠,充满了无限可能。
“无欲见真体,忘助皆非功。” 这两句强调了去除欲望和外在助力的重要性,只有在无欲的状态下,才能真正接触到内在的真理,真正的自我。
“至哉玄化机,非子孰与穷。” 最后,诗人赞叹宇宙的奥秘与变化,认为唯有深入其中,方能彻底理解,而自己正是那个能够探索并理解这奥秘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对内心世界与宇宙真理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王守仁心学中关于“致良知”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