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国贤示和陶止酒诗因次其韵赏析

国贤示和陶止酒诗因次其韵

明 · 吴俨
吾饮苦不多,不待戒而止。
止不在多言,戒在方寸里。
五斗可解酲,古人绐妻子。
不饮固鲜欢,剧饮亦何喜。
从容五七行,客散主亦起。
饮与不饮间,乃自有至理。
独醒似绝人,沈湎必伤已。
有德以将之,庶几其免矣。
糟丘本无山,酒池焉有涘。
不醉不醒人,寥寥百千祀。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吴俨对陶渊明《饮酒》诗的和作,主题围绕“止酒”,探讨了饮酒与节制之间的哲学思考。

首句“吾饮苦不多,不待戒而止”开篇即表明作者饮酒量并不大,且并非出于戒酒的目的,而是自然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接着“止不在多言,戒在方寸里”强调了节制的关键在于内心的自我约束,而非外界的强制或他人的劝诫。

“五斗可解酲,古人绐妻子”引用典故,说明适量饮酒可以解困,但古人往往以此欺骗妻儿,暗含饮酒有害的警示。接下来“不饮固鲜欢,剧饮亦何喜”对比了不饮酒与过度饮酒的体验,指出两者均非真正的快乐源泉。

“从容五七行,客散主亦起”描绘了饮酒时的适度状态,既享受了与客人的交流,又能在客人离开后及时结束,保持清醒。这一段通过对比饮酒与不饮酒、适度饮酒的不同状态,强调了节制的重要性。

“饮与不饮间,乃自有至理”总结了饮酒与否的深意,认为其中蕴含着人生的智慧。接下来“独醒似绝人,沈湎必伤已”通过对比“独醒”与“沉湎”的不同结果,进一步阐述了节制与过度的后果。

“有德以将之,庶几其免矣”提出通过道德修养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可以避免过度饮酒带来的伤害。最后“糟丘本无山,酒池焉有涘”以夸张的手法,比喻饮酒的危害如同无边的糟丘和酒池,形象地表达了饮酒过量的严重后果。

“不醉不醒人,寥寥百千祀”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对那些既不醉也不醒的人的稀少,暗示了饮酒问题的普遍性与复杂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饮酒的深入思考,不仅探讨了个人的节制与道德修养,也触及了社会文化中的饮酒习俗与人性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