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漫兴五首(其四)
阶战闲看排阵蚁,檐喧静觅课衙蜂。
日斜天外初微雨,云薄楼西忽断虹。
客至莫谈尘底事,年来多病耳初聋。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浦瑾的《闲居漫兴五首(其四)》描绘了一幅闲适而宁静的夏日景象。首句“高梧树下足凉风”,写出了高大的梧桐树下凉风习习,为炎热的夏日带来一丝清凉。"满地清阴一亩宫"进一步描绘了树荫之广,仿佛整个庭院都被这浓密的绿意笼罩。
第二句“阶战认真观看排列整齐的蚂蚁”,诗人以观察蚂蚁排阵为乐,体现了他的闲适心情。"檐喧静觅课衙蜂"则转而描写屋檐下的蜜蜂忙碌采蜜,尽管环境嘈杂,但诗人内心宁静,仿佛在聆听大自然的课堂。
第三联“日斜天外初微雨,云薄楼西忽断虹”描绘了傍晚时分,天空中飘起细雨,彩虹若隐若现,增添了景色的层次感和诗意。
最后一句“客至莫谈尘底事,年来多病耳初聋”,诗人告诫来访者,不要谈论世俗的烦扰,因为自己近年来身体多病,耳朵也渐渐失聪,表达了对世事的淡然和对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闲居生活中的恬淡与超脱,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淡淡哀愁。
词语解释
病耳的意思:重听不聪之耳。 宋 杨万里 《过湖口县上下石钟山》诗:“愿闻大声开病耳,今夜明月正无滓。” 宋 范成大 《元夕》诗之四:“尚爱乡音醒病耳,隔墙时有卖餳人。”...
底事的意思:(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断虹的意思:一段彩虹;残虹。 宋 欧阳修 《临江仙》词:“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 元 傅若金 《送笃御史之南台》诗:“明朝挟策 秦淮 道,惆悵 燕云 隔断虹。” 清 纳兰性德 《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词:“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
凉风的意思:◎ 凉风 liángfēng[cool breeze] 清凉的风凉风掠面...
年来的意思:(1).近年以来或一年以来。 唐 戴叔伦 《越溪村居》诗:“年来橈客寄禪扉,多话贫居在翠微。” 清 刘瀛 《珠江奇遇记》:“适媒媪来,以贱价售去,年来音耗遂絶。”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收集画象事,拟暂作一结束,因年来精神体力,大不如前。”(2).年岁到来。 唐 杜牧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诗:“跡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
天外的意思:(1).天之外。极言高远。 战国 楚 宋玉 《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2).谓极远的地方。 唐 岑参 《送崔子还京》诗:“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戴望舒 《示长女》诗:“然后,缅想着天外的父亲,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3).谓意想不到之处。《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一亩宫的意思:《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篳门圭窬,篷户瓮牖。”后因以“一亩宫”称寒士的简陋居处。 宋 苏轼 《次韵林子中蒜山亭见寄》:“叩头莫唤无家客,归扫岷峨一亩宫。” 清 钱谦益 《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诗:“朝家议论三遗矢,社稷安危一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