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陵挽歌二首(其一)
山川皆敛色,草木亦含悲。
雨泣千官送,风号万国随。
萧萧笳吹发,不似奏韶时。
鉴赏
这首明代王直的《景陵挽歌二首(其一)》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庄重的送葬场景。首句“苦雾缠丹旐”以浓重的雾气笼罩着丧幡,渲染出哀悼气氛的沉重。次句“阴云拥翠旗”则通过阴沉的乌云簇拥着翠色的灵旗,进一步强化了悲凉的色彩。
“山川皆敛色,草木亦含悲”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山川河流似乎也为逝者默哀,连草木也带着哀伤之情,展现出大自然对死者的深深哀悼。接下来,“雨泣千官送”一句,通过风雨交加的景象,描绘出文武百官送行的悲痛场面,仿佛连风雨都在哭泣。
最后一句“萧萧笳吹发,不似奏韶时”,以笳声凄切,与昔日宫廷音乐的和谐相比,更显出挽歌的哀伤和挽歌演奏时的肃穆,表达了对故去君主的深切怀念和对盛世不再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明朝臣民对景陵主人的哀思和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
词语解释
草木的意思:(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
吹发的意思:吹气使燃。《朱子全书》卷二:“凡学,须要明得一箇心,然后方可学。譬如烧火相似,必先吹发了火,然后加薪,则火明矣。若先加薪而后吹火,则火灭矣。”...
翠旗的意思:饰以翠羽的旗帜。 晋 夏侯湛 《禊赋》:“擢翠旗,垂繁缨,微云乘轩,清风卷旌。” 唐 杜甫 《渼陂行》:“ 湘妃 汉女 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刚打箇磨陀,翠旗尖又早被树烟锁。”...
丹旐的意思:犹丹旌。 南朝 梁 何逊 《王尚书瞻祖日》诗:“昱昱丹旐振,亭亭素盖上。”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水浮陆走,丹旐翩然。”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卜居求安》:“哀歌行欲絶,丹旐两班班。”《清史稿·礼志十一》:“ 太宗 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崩,梓宫奉安宫中,正殿设几筵,建丹旐门外右旁。”...
含悲的意思:◎ 含悲 hánbēi[with sorrow] 怀着悲哀的感情含悲忍泪...
苦雾的意思:浓雾。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凉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 宋 朱熹 《梅》诗:“年年一笑相逢处,长在愁烟苦雾中。” 清 顾炎武 《春半》诗:“登高望千里,苦雾何漫漫。”...
敛色的意思:(1).谓光色消失。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於时升月隐山,落日映屿,收霞敛色,回飊拂渚,每驰情於晨暮,矧良遇之莫叙。”(2).敛容正色。 南朝 梁元帝 《古意》诗:“樽中石榴酒,机上葡萄纹。停梭还敛色,何时劝使君。”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避讳》:“ 殷梦 敛色端笏曰:‘某见进表,让此官矣。’”...
千官的意思:众多的官员。《吕氏春秋·君守》:“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诗之三:“千官不动旌旗下,日照南山万树云。” 叶叶 《书壬子宫驼记后》诗:“千官春殿新朝礼,万寿桐棺故主尸。” 鲁迅 《亥年残秋偶作》诗:“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山川的意思:◎ 山川 shānchuān[mountains and rivers—landscape] 山岳、江河祖国壮丽的山川...
万国的意思:万邦;天下;各国。《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寧。”《史记·东越列传》:“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愬?又何以子万国乎?” 唐 杜甫 《垂老别》诗:“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日月重悬万国朝,雷雨赦过羣方悦。”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国际资本家万矢一的地倾向着我们这个还在资本制度以前的 中国 ,把我们 中国 已经作为了万国的商场,彼此在这儿互相...
萧萧的意思:◎ 萧萧 xiāoxiāo(1) [whinny and neigh]∶形容马嘶鸣声马鸣萧萧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2) [sough;whistle]∶风声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风萧萧(3) [desolate]∶冷落凄清的样子(4) [thin]∶[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阴云的意思:◎ 阴云 yīnyún[dark clouds] 云层密布,天色阴暗...
雨泣的意思:(1).泪下如雨。语本《诗·邶风·燕燕》:“瞻望勿及,泣涕如雨。”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延首叹息,雨泣交颈。” 唐 张说 《为河内王作祭陆冀州文》:“救兵适来,涉血犹湿,三军雷叹,百城雨泣。” 宋 范成大 《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之三:“支离妨执紼,雨泣望楸行。”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三军皆雨泣,临穴瞻遗容。”(2).犹雨淋。 宋 陆游 《秋景》诗:“雨泣苹花老,风摇稗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