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旦泊大浪滩下甚雨醉卧次日乃知
宋末元初 · 方回
夜雨彻五更,江水长三尺。
醉卧了不知,开篷洒馀沥。
萧瑟复未已,北风阻行色。
篙师请祭神,索我留半日。
牲酒岂敢靳,望山头屡侧。
俯船势欲压,樯顶立峭壁。
何物野人家,奄有此奇石。
长安车马尘,儿生初未识。
鸡犬巉岩间,亦各适其适。
休官穷太守,久混渔樵席。
顾影叹须鬓,向来无此白。
一瞬十二年,梦过竟无迹。
醉卧了不知,开篷洒馀沥。
萧瑟复未已,北风阻行色。
篙师请祭神,索我留半日。
牲酒岂敢靳,望山头屡侧。
俯船势欲压,樯顶立峭壁。
何物野人家,奄有此奇石。
长安车马尘,儿生初未识。
鸡犬巉岩间,亦各适其适。
休官穷太守,久混渔樵席。
顾影叹须鬓,向来无此白。
一瞬十二年,梦过竟无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彻:透彻,直到。五更:一夜分为五个时辰,五更指深夜。
长:形容水位上涨。
洒馀沥:洒落剩余的雨水。
行色:行旅的神色,这里指行程。
祭神:对神灵进行祭祀。
牲酒:用于祭祀的酒和牺牲。
靳:吝惜。
侧:斜视,表示期盼。
峭壁:陡峭的崖壁。
奄有:拥有。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这里代指繁华都市。
巉岩:险峻的岩石。
休官:辞去官职。
渔樵席:渔夫和樵夫的生活。
顾影:回头看自己的影子。
须鬓:胡须和鬓发,代指年龄。
无迹:没有留下痕迹,指时间流逝。
翻译
夜深雨落至五更,江水仿佛涨了三尺。沉醉中我浑然不觉,打开船篷让雨水洒落。
风雨萧瑟仍未停歇,北风吹来阻碍行程。
撑篙的人请求祭拜神明,希望我能停留半天。
我怎敢吝啬祭品,频频望向山头祈求庇佑。
低头看船身,似乎要被压低,如同峭壁立在樯顶。
哪户农家竟有这般奇异的石头?
我在长安见过的车马喧嚣,儿时记忆未曾体验。
鸡犬在险峻的岩石间自得其乐。
我这个罢官的太守,长久以来与渔夫樵夫为伍。
看着镜中的自己感叹岁月,从未想过会如此苍老。
十二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梦境痕迹却无从寻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连续不断的夜晚大雨中,浸泡于酒精的麻木之中,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诗中“夜雨彻五更,江水长三尺”表达了夜雨如织,持续到天亮,江水因此涨起的场景,“醉卧了不知,开篷洒馀沥”则写出了诗人在酒力之下对周遭环境的无感和无知。
接下来的“萧瑟复未已,北风阻行色”描绘了秋冬交替时节的肃杀气候,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种萧瑟感觉。至于“篙师请祭神,索我留半日”则显示出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态,即便是祭祀之事,也不愿打扰自己的悠然自得。
“牲酒岂敢靳,望山头屡侧”表明了对待遇之物的豁达与慷慨。接着,“俯船势欲压,樯顶立峭壁”则是诗人观察周围环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力量和坚韧。
“何物野人家,奄有此奇石”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身处之地的好奇与惊讶。随后的“长安车马尘,儿生初未识”则是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现在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至于“鸡犬巉岩间,亦各适其适”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共存的观察和赞赏。最后,“休官穷太守,久混渔樵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职位与地位的淡然态度,而“顾影叹须鬓,向来无此白”则是对自己年华渐老的一种感慨。
全诗以一种宁静而淡远的笔触,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周遭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俗、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