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县道中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南风九月未生凉,渐近炎天岂有霜。
已见鹧鸪来大庾,更闻鸿雁自衡阳。
滩愁惶恐当前路,山恨零丁是故乡。
北塞频归南塞上,祗应雄剑识肝肠。
已见鹧鸪来大庾,更闻鸿雁自衡阳。
滩愁惶恐当前路,山恨零丁是故乡。
北塞频归南塞上,祗应雄剑识肝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万安县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深沉情感的流露。
首联“南风九月未生凉,渐近炎天岂有霜”,以季节变换为背景,点出九月时节,南风未带来凉意,反而接近炎热的夏天,似乎连霜也难以出现,营造出一种过渡季节特有的微妙氛围。
颔联“已见鹧鸪来大庾,更闻鸿雁自衡阳”,通过具体的鸟儿迁徙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鹧鸪飞往大庾岭,鸿雁则从衡阳而来,一南一北,一去一回,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迁徙图景,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漂泊与流转。
颈联“滩愁惶恐当前路,山恨零丁是故乡”,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诗人面对前方的险滩,心中充满忧虑和恐惧;而遥望故乡的山峦,却只能独自一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孤独感。
尾联“北塞频归南塞上,祗应雄剑识肝肠”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多次往返于北方边塞与南方家乡之间,这种频繁的迁徙生活,使得他更加珍视内心的坚定与忠诚,仿佛只有手中的雄剑能够理解他那颗充满热血与深情的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故乡和家国的深切眷恋。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和哲理意味,是一首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