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鸡鸣山(其二)赏析

鸡鸣山(其二)

明 · 杨士奇
山压禅宫泯无迹,空馀遗碣在荒榛。
梵王不自能防患,何用微言?世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鸡鸣山禅宫遗迹的荒凉景象,通过“山压禅宫泯无迹”一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禅宫曾经的存在如今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接着,“空馀遗碣在荒榛”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荒凉与衰败,仅剩的石碑孤零零地立在杂草丛中,象征着过往文明的痕迹。

“梵王不自能防患”这一句,借用了佛教中的概念,梵王代表了神灵或至高存在,暗示了即使是最神圣的力量也无法阻止自然或历史的侵蚀。这不仅是对鸡鸣山禅宫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世间万物无常的深刻反思。

最后,“何用微言?世人。”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类智慧和言语有限性的质疑,意在提醒人们,面对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任何言语都显得微不足道。这句话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洞察,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鸡鸣山禅宫的荒废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智慧局限性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