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林咏古
榕树与菩提,枝枝似交让。
岁久根为干,倒生多怪状。
植自萧梁年,半槁神尔王。
下有谈经坛,精灵此惝恍。
昙摩昔盥钵,泉涌何瀁瀁。
海眼虽潜通,洋溢非潮涨。
三酌有馀甘,欲持作春酿。
南汉迹未湮,有无在沧漭。
塔影摇清漪,鱼戏王亳上。
光流若玄珠,盈手可相贶。
佛氏多寓言,翻译劳文匠。
妙道贵神会,无心即罔象。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诃林咏古》。诗中描绘了诃子林中各种树木的生长状态和历史痕迹,以及与佛教文化的关联。
首先,诗人以“萧森诃子林,蒲葵郁相向”开篇,描绘了诃子林的茂密景象,以及与之相邻的蒲葵树相互映衬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榕树与菩提,枝枝似交让”进一步展示了林中不同种类树木和谐共存的景象,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共生。
“岁久根为干,倒生多怪状”描述了树木历经岁月洗礼后的形态,根部成为主干,倒生的枝条呈现出奇异的形状,展现了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与独特。接下来,“植自萧梁年,半槁神尔王”则通过时间的追溯,将读者带入一段历史的长河之中,暗示了这些树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下有谈经坛,精灵此惝恍”点出了诃子林中的谈经坛,这里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灵异现象发生的地点,增添了神秘色彩。随后,“昙摩昔盥钵,泉涌何瀁瀁”通过描述古代僧人清洗钵盂的情景,以及泉水的汹涌,进一步强化了佛教文化的氛围。
“海眼虽潜通,洋溢非潮涨”运用比喻手法,将诃子林中的水眼比作海底的通道,虽然深藏不露,却能像海洋一样广阔无垠,寓意深远。最后,“三酌有馀甘,欲持作春酿”表达了对诃子林中果实的赞美,希望将其制成美酒,庆祝春天的到来。
“南汉迹未湮,有无在沧漭”则回顾了南汉时期的遗迹,强调了历史的延续性。而“塔影摇清漪,鱼戏王亳上”描绘了佛教塔影在清澈的水面上摇曳,鱼儿在水中嬉戏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宁静与祥和的气息。
“光流若玄珠,盈手可相贶”形容了光线如同珍贵的黑珍珠般流淌,伸手可得,象征着佛法的智慧与慈悲。最后,“佛氏多寓言,翻译劳文匠”表达了佛教故事的丰富性和翻译的艰辛,而“妙道贵神会,无心即罔象”则强调了佛教修行的关键在于心灵的感悟,而非外在形式。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诃子林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宗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