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镜岩周尊师所居
唐 · 皮日休
八十馀年住镜岩,鹿皮巾下雪髟髟。
床寒不奈云萦枕,经润何妨雨滴函。
饮涧猿回窥绝洞,缘梯人歇倚危杉。
如何计吏穷于鸟,欲望仙都举一帆。
床寒不奈云萦枕,经润何妨雨滴函。
饮涧猿回窥绝洞,缘梯人歇倚危杉。
如何计吏穷于鸟,欲望仙都举一帆。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我在镜岩居住了八十多年,头戴鹿皮帽,白发如雪般飘逸。床铺虽冷,但云雾缭绕的枕头增添了几分诗意;经书湿润,雨滴落在函中也无妨。
山涧边,喝饱水的猿猴回头张望幽深的洞穴,攀爬者在阶梯上稍作休息,倚靠在高大的松树旁。
为何我这小官僚的生活比不上飞鸟自由,只希望能扬帆起航,直奔那仙境般的所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镜岩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诗中“鹿皮巾下雪髟髟”形象生动,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操。老者对寒冷和潮湿的生活环境不以为意,反映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至于“饮涧猿回窥绝洞,缘梯人歇倚危杉”,则是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一种写照,通过对山林间小动物和攀爬之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融合与和谐。
最后“如何计吏穷于鸟,欲望仙都举一帆”则是诗人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超然,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向往。诗人的心中似乎有一个理想的归宿——仙都,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种精神状态的象征。
总体而言,诗歌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和对生命境界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哲学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