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方寺
两崖松桧合,一径薜萝封。
亭逼青霄近,林藏绿荫浓。
开樽共吟眺,烟树暮重重。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郭谏臣的《登上方寺》描绘了游人步入楞伽寺时所见的景象。首句“路入楞伽寺”,点出诗人行经曲折小路来到寺庙,暗示了环境的幽深宁静。接下来,“明湖映远峰”展现出明亮的湖水倒映着远处的山峰,景色开阔而深远。
“两崖松桧合”描绘了山崖两侧翠绿的松柏紧密相依,显示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一径薜萝封”则进一步描绘小径被藤蔓植物覆盖,增添了神秘与野趣。诗人笔下的“亭逼青霄近”写出了亭子仿佛接近天际,显得高耸入云,令人仰望。
“林藏绿荫浓”强调了树林的茂密,绿色浓郁,为寺庙增添了几分清凉和静谧。最后两句“开樽共吟眺,烟树暮重重”,诗人与友人举杯对景,一边吟诗一边远眺,但见暮色渐浓,烟雾缭绕,树木在视野中层层叠叠,营造出一种诗意的黄昏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上方寺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在此处的闲适心境,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雅兴与禅意。
词语解释
薜萝的意思:(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 唐 张乔 《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
开樽的意思:亦作“ 开尊 ”。举杯(饮酒)。 唐 杜甫 《独酌》诗:“步屧深林晚,开樽独酌迟。” 宋 秦观 《长相思》词:“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 扬州 。”《北宫词纪·满庭芳·自述》:“大地回春。雪儿飘深深闭门,鱼儿膾旋旋开尊。”...
楞伽的意思:亦作“ 楞迦 ”。1.山名。梵文音译。在古 师子国 (今 斯里兰卡 )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汉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圆寂光中客,定是 楞迦 峰顶人。”(2).指《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 唐 韦应物 《寄恒璨》诗:“今日郡斋閒,思问《楞伽》字。” 明 高启 《楞伽寺》诗:“《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清 姚鼐 《法源寺》诗:“欲偕投紱老,终日问《楞迦》。...
绿荫的意思:[释义](名)指树荫。 [构成]偏正式:绿(荫 [例句]绿荫蔽日。(作主语)...
明湖的意思:(1).明净的湖水。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2). 明 圣湖 的简称。 杭州 西湖 的别名。 宋 曾巩 《西湖二月二十日》诗:“漾舟 明湖 上,清镜照衰颜。” 清 吴伟业 《南生鲁六真图歌》:“ 明湖 夜雨天涯客,握手停杯话畴昔。” 靳荣藩 集览引《大清一统志》:“ 西湖 即古 明圣湖 。”...
青霄的意思:(1).青天;高空。 晋 左思 《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 唐 濮阳瓘 《出笼鹘》诗:“一点青霄里,千声碧落中。” 清 纳兰性德 《望江南·咏弦月》词:“初八月,半镜上青霄。”(2).喻帝都;朝廷。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二:“叨逢罪己日,洒涕望青霄。”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词:“朝回处,青霄路稳,黄色起天庭。” 清 黄遵宪 《五用前韵》:“忽传罪己 兴元 詔,霑洒青霄泪万行。”(3).喻巍科,高第。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裴公 ( 裴...
烟树的意思:亦作“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唐 孟浩然 《闲园怀苏子》诗:“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元 周孚先 《蝶恋花》词:“舟艤津亭何处?晓起瓏璁,回首迷烟树。”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我记住远地烟树,就系君去处。”...
一径的意思:亦作“ 一逕 ”。1.一条小路。《晋书·贾充传》:“ 充 帐下都督 周勤 时昼寝,梦见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逕。” 唐 杜甫 《遣意》诗之一:“一逕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溪南重迴首,一径出修篁。” 宋 杨万里 《桑茶坑道中》诗之八:“山根一径抱溪斜,片地纔宽便数家。” 清 钱谦益 《香山寺》诗:“千峯匼匝更分明,磵复冈迴一径清。”(2).径直。《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明日捉个空,便一逕到 临安府 前叫起屈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衝军阵,鞭骏...
重重的意思:[释义](形)一层又一层。 [构成]重叠式 [例句]克服重重困难。(作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