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邀集韩寅仲阮唯仲余士翘韩绪仲南山观瀑时春晴泉涸赋而戏之
明 · 张萱
琼瑶万斛泻孱颜,曾界青天挂碧山。
溅沬止馀残滴翠,涓流空洒旧苔班。
何时地轴翻雷电,不见天风响佩环。
可是冯彝新捲去,欲为霖雨到人间。
溅沬止馀残滴翠,涓流空洒旧苔班。
何时地轴翻雷电,不见天风响佩环。
可是冯彝新捲去,欲为霖雨到人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瀑布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壮观情景,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首句“琼瑶万斛泻孱颜”运用比喻手法,将瀑布比作万斛琼瑶,生动地描绘了瀑布如玉般晶莹剔透的美丽。接着,“曾界青天挂碧山”进一步强调瀑布的高度和气势,仿佛它曾经跨越青天,挂在碧绿的山峰之上。
“溅沬止馀残滴翠,涓流空洒旧苔班”两句则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瀑布的水花四溅与水流的细微变化,水珠在空中留下翠绿的痕迹,而涓涓细流则在岩石上洒下斑驳的痕迹。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瀑布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迁。
“何时地轴翻雷电,不见天风响佩环”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想象着如果雷电翻动大地,瀑布是否会更加壮观,以及是否能听到天风中佩环的响声,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想象力。
最后,“可是冯彝新捲去,欲为霖雨到人间”两句则以一种略带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瀑布可能被卷走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希望瀑布能够化为甘霖,滋润人间的愿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展现了瀑布的壮丽景色及其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触动,是一首富有诗意和哲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