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贺《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付梓二首赏析

贺《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付梓二首

当代 · 陈振家
追随鼎革大潮动,沉寂诗坛春色回。
万朵芝华斗芳郁,笑看珠绮满琼台。
万颗明珠收一瓮,中华古树发繁葩。
炎黄不老风骚在,新纪春开第一花。

词语解释

潮动的意思:犹涌动。 老舍 《二马》第五段三:“感情的激刺往往胜过理智的安排。心血潮动的时候不会低头念书的!”...

沉寂的意思:[释义](1) (形)基本义:没有声息;十分寂静。 (2) (形)消息全无。 [构成]偏正式:沉〔寂 [例句]晚上热闹一天的广场沉寂下来。(作谓语)沉寂的夜晚。(作定语)...

春色的意思:◎ 春色 chūnsè(1) [spring scenery]∶春天的景色(2) [happy expression]∶指脸上的喜色...

大潮的意思:潮汐升降幅度逐日不同,朔、望日,由于日、月的引潮力作用最大,海水面升降也最大,称为大潮。但各地尚有其它复杂因素的影响,大潮不一定见于朔、望日,可能延迟两三天。常用作比喻,谓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或大的趋势。 朱自清 《论严肃》:“五卅事件掀起了反帝国主义的大潮,时代又沉重起来了。”...

第一的意思:◎ 第一 dì-yī(1) [the first (1st);firstly;primarily;at the head;in the first place]∶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2) [first;most important]∶首要的,最重要的质量第一...

鼎革的意思:◎ 鼎革 dǐnggé[change of dynasties] 建立新的,革除旧的。旧时多指改朝换代...

斗芳的意思:亦作“鬭芳”。谓花草竞相散发香气。 宋 郭应祥 《减字木兰花·寿李茂叔》词:“点检春光,百草千葩已鬭芳。”...

繁葩的意思:繁盛的花。 晋 张协 《濛氾池赋》:“红莲煒而秀出,繁葩赩以焕烂。” 唐 刘禹锡 《蒲桃歌》:“繁葩组綬结,悬实珠璣蹙。”...

风骚的意思:[释义](1) (名)风指《诗经》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2) (形)指妇女举止轻佻。 [构成]并列式:风+骚...

开第的意思:创建宅第。《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於是 齐王 嘉之,自如 淳于髡 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汰侈》:“ 杨銛 、 杨錡 , 韩 、 虢 、 秦 三夫人,竞开第,各极壮丽,一堂之成,动踰千万。”...

明珠的意思:[释义](名)比喻珍爱的人或美好的事物。 [构成]偏正式:明(珠...

琼台的意思:亦作“璚臺”。1.相传为 桀 纣 所建的玉台。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 紂 之昏乱,欲讨诸侯,使 飞廉 恶来 诛戮贤良,取其寳器,埋於 琼臺 之下。” 晋 潘尼 《乘舆箴》:“ 辛 作 璇室 ,而 夏 兴 琼臺 。”(2).玉饰的楼台,亦泛指华丽的楼台。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 涪 右众山内, 金华 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臺。” 清 朱鹤龄 《游灵岩山赋》:“方 吴 之盛,香径铺棻,璚臺对整。”《镜花缘》第四七回:“远远望那山峰上面,俱是琼臺玉洞,...

诗坛的意思:◎ 诗坛 shītán[poetry world] 诗歌界诗坛盛会...

树发的意思:指树木淹在潮水中,树干上孳生出的毛发状的细根。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词:“涨痕纷树髮,霜落 瀟湘 白。”...

炎黄的意思:◎ 炎黄 yánhuáng[two emperors in the ancient legend in China,also refer to the ancesters of our Chinese nation] 传说中的我国古代帝王炎帝和黄帝,借指中华民族的祖先 炎黄子孙...

一花的意思:(1).开花一次。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二:“ 涂山 之背,梨大如升,或云斗,紫色,千年一花,亦曰 紫轻梨 。”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有石渠青色,坚而甚轻,从风靡靡,覆其波上,一茎百叶,千年一花。”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然则铁树开花初无定岁,但必数十年始一花耳。”(2).谓铜钱五枚。旧时计数,常以“五”进。《通俗编·数目》引 明 李翊 《俗呼小录》:“数钱以五文为一花。”...

中华的意思:◎ 中华 Zhōnghuá(1) [China](2) 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后也借指中国振兴中华(3) 指中原(4) 古时对华夏族、汉族的称谓...

追随的意思:◎ 追随 zhuīsuí(1) [follow](2) 仿效前人的事迹(3) 跟随经常追随着他的记者们...

黄不老的意思:即黄檗。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剥榆树餐,挑野菜尝,喫黄不老胜如熊掌。” 王季思 注:“‘不老’应是一个字,而且要平声;是‘黄檗’的音转。这是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如豆,可食。”参见“ 黄檗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