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君弼寺丞出守临邛
向来一念君亲同,夜梦倚门人发白。
人生适意富贵齐,况是求归真得归。
江风饱帆不可挽,恰恰春好花浓时。
君于文字识源委,笔势逼人殊亹亹。
每来握臂相与言,我屡点头兴叹喟。
三年厌踏东华尘,听鸡走马常踆踆。
黑头使君岂不贵,腰间见绶我亦惊。
蜀吴相望八千里,到家遥想慈颜喜。
上堂跪觞下堂拜,应有辉光照庭戺。
白鹤胜峰记昔游,醉墨淋漓在上头。
君行有暇试寻觅,不知已扫黄泥不。
拼音版原文
鉴赏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流谦创作的《送王君弼寺丞出守临邛》,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对朋友即将离去的深情表达和对其才能的高度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昔人帝城愿一入”表明王君弼曾经渴望进入帝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现在,“君今翩翩去何亟”则说明他即将远行,前往新的任所临邛。这两句既是对王君弼过往的回顾,也是对其未来的祝愿。
接下来的“向来一念君亲同,夜梦倚门人发白”表达了诗人与王君弼深厚的情谊。即使在梦中,两人也如同昔日相依为伴,而“夜梦倚门人发白”则透露出一种岁月流逝、时光易逝的感伤。
“人生适意富贵齐,况是求归真得归。”这两句强调了人生追求心灵满足和物质享受并重的重要性。王君弼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并回归家乡,这对于诗人而言,无疑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江风饱帆不可挽,恰恰春好花浓时。”这两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江风鼓满了船帆,不可阻挡,这正如王君弼的人生旅程,顺风而行。而“恰恰春好花浓时”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珍惜。
下面的“君于文字识源委,笔势逼人殊亹亹。”赞扬了王君弼在文学上的造诣,其文章气势磅磅,如同奔腾不息的江水。接着,“每来握臂相与言,我屡点头兴叹喟”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番友谊的珍视,每当王君弼到来,两人总是手挽手,交谈甚欢。
“三年厌踏东华尘,听鸡走马常踆踆。”这里,“三年厌踏东华尘”可能指的是诗人或王君弼对仕途的历练与磨砺,而“听鸡走马常踆踆”则表达了对朋友早日成就、光宗耀祖的殷切期望。
“黑头使君岂不贵,腰间见绶我亦惊。”这两句进一步赞美王君弼的地位与才华,他如同一名威严的使者,其地位显赫,令人敬仰。
接着,“蜀吴相望八千里,到家遥想慈颜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回到远方故乡的祝福之情。虽然彼此相隔万水千山,但想到王君弼能够重返故土,见到亲人的慈爱面容,诗人心中充满了喜悦。
“上堂跪觞下堂拜,应有辉光照庭戺。”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场景,或许是王君弼回到家乡后,将受到人们的尊崇与庆贺。其威仪如同有一股神圣之光,照亮了整个庭院。
“白鹤胜峰记昔游,醉墨淋漓在上头。”此处,诗人通过对王君弼过去游历胜地的回忆,以及他文章中流露出的醉人的才华,再次强调了对朋友的敬仰之情。
最后,“君行有暇试寻觅,不知已扫黄泥不”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王君弼忙碌的生活中,能够找到片刻闲暇,去追寻昔日的足迹。而“不知已扫黄泥不”则透露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诗中对自然环境、个人情感和文学才华的描绘,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与艺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