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筠
宋 · 释德洪
西津渡口唐朝寺,到眼潇湘餍饫看。
谁遣松声环坐榻,更令岳色堕栏干。
君如鸟倦今知返,我与鸥盟久已寒。
想见若耶溪上路,正尝卢橘带甘酸。
谁遣松声环坐榻,更令岳色堕栏干。
君如鸟倦今知返,我与鸥盟久已寒。
想见若耶溪上路,正尝卢橘带甘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僧人归筠的情景,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首句“西津渡口唐朝寺”,点明了地点和历史背景,西津渡口旁的唐朝古寺,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历史的厚重感。接着,“到眼潇湘餍饫看”一句,以“潇湘”象征着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饱览和满足之情。
“谁遣松声环坐榻,更令岳色堕栏干。”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松声和岳色赋予了生命,仿佛它们主动围绕在僧人的周围,甚至跨越栏杆,与人亲近,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氛围。这种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僧人归隐生活的向往。
“君如鸟倦今知返,我与鸥盟久已寒。”这两句诗中,诗人以“鸟倦知返”比喻僧人归隐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而“我与鸥盟久已寒”则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过去与自然亲密关系的怀念。
最后,“想见若耶溪上路,正尝卢橘带甘酸。”诗人想象着僧人归途中的景象,若耶溪边,品尝着带有甘甜酸涩的卢橘,既是对僧人旅途的祝福,也是对自然生活的一种美好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僧人归隐生活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