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乘马过草堂已而骤雨
宋 · 虞俦
此邦旱暵已连年,民亦何辜欲吁天。
鸠拙林间时自唤,龙慵潭底敢安眠。
忽看注雨如车轴,便觉流泉满稻田。
我亦驾言随霹雳,一瓢倾倒马鞍前。
鸠拙林间时自唤,龙慵潭底敢安眠。
忽看注雨如车轴,便觉流泉满稻田。
我亦驾言随霹雳,一瓢倾倒马鞍前。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宋代虞俦的《十七日乘马过草堂已而骤雨》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干旱景象和对百姓疾苦的深深忧虑。首句“此邦旱暵已连年”,直接点出当地连续多年的严重干旱,暗示了人民生活的艰难。接着,“民亦何辜欲吁天”表达了诗人对无辜百姓遭受苦难的同情,他们只能向天求助。
“鸠拙林间时自唤,龙慵潭底敢安眠”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斑鸠和龙(龙象征雨水)赋予了情感,斑鸠在林中无力地呼唤,龙则懒于潭底不愿降雨,形象地展现了干旱的严峻和人们的期盼。当“忽看注雨如车轴”,诗人惊喜地看到大雨如注,仿佛车轮滚滚,预示着久旱后的甘霖降临。“便觉流泉满稻田”描绘了雨水滋润农田的场景,让人心生欢喜。
最后两句“我亦驾言随霹雳,一瓢倾倒马鞍前”以幽默的方式表达诗人内心的激动,他想象自己也能驾驭雷电,亲自为百姓带来雨水,甚至夸张地说要一瓢瓢倾倒在马鞍前,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及时雨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干旱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