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小云堂赏析

小云堂

宋 · 李弥逊
老子何因一念差,肯将簪绂换袈裟。
同参尚有满路在,异世犹将逊老誇。
结习未忘能作舞,因缘那得见拈花。
却修净业寻来路,澹泊如今居士家。

拼音版原文

lǎoyīnniànchàkěnjiāngzānhuànjiāshā

tóngcānshàngyǒumǎnxiōngzàishìyóujiāngsūnlǎokuā

jiéwèiwàngnéngzuòyīnyuánjiànniúhuā

quèxiūjìngxúnláidànjīnshìjiā

注释

老子:指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李耳。
簪绂:古代官员的冠饰,代指官职。
袈裟:佛教僧侣穿的长袍,象征出家。
满路:众多,众多的人。
逊老:逊色于老人,此处指比不上年长者。
结习:积习,长期形成的习惯或习气。
因缘:佛教中指宿世因果和现世际遇。
拈花:禅宗公案中的典故,指佛陀拈花微笑,暗示佛法的深奥。
净业:清净的修行,指佛教中修行者的纯净行为。
居士:在家修行的佛教徒,非出家人。

翻译

老子为何一时念头偏差,竟愿意用官帽换取僧衣。
一同修行的人还有许多在路上,即使在不同的世界,也会称赞他的选择。
未能忘却尘世习气,他还能翩翩起舞;佛法缘分如何能让他见到拈花一笑的境界。
他转而修行清净之道,寻找回归的道路,现在的生活就像居士般淡泊宁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曾经的高官或贵族成员因一念之转而改变了生活轨迹,放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选择出家为僧。"老子何因一念差"表达了对其改变初心的困惑和不解,而"肯将簪绂换袈裟"则明确指出了这种转变的具体表现——从华丽的装饰到简朴的僧衣。

"同参尚有满路在,异世犹将逊老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过去共同经历的人们仍然在世俗的道路上忙碌,而自己则已经超脱,准备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自己的修行。"结习未忘能作舞,因缘那得见拈花"则是说尽管已经出家,但仍记得往日的习惯和技艺,然而现在的因缘却难以再次见到那些繁华。

最后两句"却修净业寻来路,澹泊如今居士家"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错误行为的反省,并决心寻找回归纯净之道,如今过着平淡无奇的居士生活。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一个从世俗到出家的内在转变过程,以及对这种选择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