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忠子
宋 · 释德洪
牛车注经宗两角,那问虚舟移夜壑。
竹间扫除闻击声,戏作伽陀歌独脚。
心波不兴类古井,情缘脱尽如遗箨。
高笑痴儿倚富贵,危如乳燕方巢幕。
已办山藤待湖月,不把芒鞋穿聚落。
安知沙门自有体,全象纷然众盲摸。
要之行藏不属人,手自安然随展握。
竹间扫除闻击声,戏作伽陀歌独脚。
心波不兴类古井,情缘脱尽如遗箨。
高笑痴儿倚富贵,危如乳燕方巢幕。
已办山藤待湖月,不把芒鞋穿聚落。
安知沙门自有体,全象纷然众盲摸。
要之行藏不属人,手自安然随展握。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人通过“牛车注经宗两角”这一形象,巧妙地将修行者对经典的学习与实践比作牛车承载知识,两角象征着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接着,“那问虚舟移夜壑”则表达了修行者在夜深人静时,心灵如同小舟般自由航行于知识的海洋,不受外界干扰。
“竹间扫除闻击声,戏作伽陀歌独脚”描绘了修行者在宁静的竹林中,通过敲击声来冥想,创作出独特的禅歌。这里的“伽陀”是佛家的一种颂赞诗,而“独脚”则暗示了这种诗歌形式的独特与创新。
“心波不兴类古井,情缘脱尽如遗箨”进一步展现了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如同古井水波不兴,又如竹叶脱落后的空壳,摆脱了情感的束缚。
“高笑痴儿倚富贵,危如乳燕方巢幕”则以讽刺的口吻,批评那些追求物质财富的世俗之人,比喻他们如同即将筑巢的乳燕,面临着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而修行者则以超然的态度看待这一切。
“已办山藤待湖月,不把芒鞋穿聚落”表达了修行者期待在自然中寻找真理,而非在尘世的喧嚣中寻求解脱。他们准备好登山的藤蔓,等待月光洒满湖面的时刻,以纯净的心灵去体验自然之美,而不是被世俗的尘埃所污染。
最后,“安知沙门自有体,全象纷然众盲摸”强调了修行者内心世界的独特与完整,而外在的纷扰与误解如同盲人摸索大象的不同部分,无法真正理解其整体。这反映了修行者追求内在精神世界的坚定信念。
“要之行藏不属人,手自安然随展握”总结了整个诗的主题,即修行者的行动与选择完全出于自我内心的指引,不受他人意志的影响,他们能够自在地生活,随心所欲,安然自得。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修行者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