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司令知金州
宋 · 王炎
曩时异姓新安王,中兴功烈书旗常。
边兵不敢窥蜀塞,至今恃此为金汤。
我生久恨在王后,幸识王孙人物秀。
立朝日浅即西还,自诡一州宜试守。
妫墟北望临咸阳,往事令人多感伤。
清时乘障姑缓带,试问浇瓜兼采桑。
湖上花光浓似酒,紫微惜别同携手。
一杯为寿谢不能,千里关山漫回首。
春秋鼎盛握虎符,此行善保千金躯。
筹边熟虑得全策,归来却献平戎书。
边兵不敢窥蜀塞,至今恃此为金汤。
我生久恨在王后,幸识王孙人物秀。
立朝日浅即西还,自诡一州宜试守。
妫墟北望临咸阳,往事令人多感伤。
清时乘障姑缓带,试问浇瓜兼采桑。
湖上花光浓似酒,紫微惜别同携手。
一杯为寿谢不能,千里关山漫回首。
春秋鼎盛握虎符,此行善保千金躯。
筹边熟虑得全策,归来却献平戎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曩时:从前。异姓:非同族。
新安王:某个新安地区的王。
中兴:国家复兴。
书旗常:记载功绩的旗帜常常悬挂。
蜀塞:蜀地边防。
金汤:坚固的防御工事。
王后:指帝王的配偶。
王孙:贵族子弟。
西还:返回西方。
一州:一个州郡。
试守:尝试担任地方官。
妫墟:古代地名。
咸阳:秦朝都城。
清时:太平时期。
乘障:放松戒备。
试问:试想。
浇瓜:浇灌瓜田。
采桑:采摘桑叶。
紫微:古代星宿名,这里代指皇帝。
惜别:依依惜别。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虎符:古代调兵的信物。
善保:好好保护。
平戎书:平定战乱的策略或文书。
翻译
从前是异姓的新安王,中兴的功绩被铭记在旗帜上。边疆的士兵不敢侵犯蜀地,至今仍视此地为坚固的防线。
我长久遗憾未能与王后共度,有幸结识了才子王孙。
他在朝廷任职不久就西归,自认为治理一州郡守合适。
从妫墟北望,面对着昔日的咸阳,往事让人感慨万分。
在太平盛世,他暂时放下束缚,一边浇瓜采桑一边思考。
湖上的花光如酒般浓郁,紫微星下我们依依惜别,携手同行。
举杯祝寿,我却无法饮尽,只能回首千里关山。
正值壮年掌握兵权,此行务必珍重身体。
深思熟虑后制定出完整的策略,归来时将和平的方案献上。
鉴赏
此诗描绘了对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深情赞美和不舍之情。首句“曩时异姓新安王,中兴功烈书旗常”表达了对于历史上新安王功绩的记忆,他的英勇令边兵不敢轻易侵犯。
诗人通过“立朝日浅即西还,自诡一州宜试守”表露了自己对友人的赞赏和信任,以及对其能力的肯定。接着“妫墟北望临咸阳,往事令人多感伤”则是诗人站在妫墟北望,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
在“清时乘障姑缓带,试问浇瓜兼采桑”一句中,诗人以清静的时光和悠闲的生活场景,询问友人的近况,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田园生活的情趣。紧接着,“湖上花光浓似酒,紫微惜别同携手”则是对美好景致的描绘,也象征着与友人共度的愉快时光和难舍难分之情。
“一杯为寿谢不能,千里关山漫回首”表达了诗人在送别时无法尽诉离别之苦,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深情思念。最后,“春秋鼎盛握虎符,此行善保千金躯”和“筹边熟虑得全策,归来却献平戎书”则是对友人能力的再次肯定,以及期待其能够成功返回并带来胜利的消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对友人的赞美以及送别时的不舍和期望,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志向。